在左右僵持不下的狀況下,美國進一步改善與伊朗關系的可能性將降低更多,剛剛產生的一點點政治互信也會被消磨掉。
近日,圍繞是不是要批準伊核協議這一問題,美國府院、朝野爭執迭起、山雨欲來。為了讓這份外交遺產更禁得起時間的檢驗,總統奧巴馬在苦口婆心地勸說反對者,試圖在9月份國會表決前擺平各種反對聲音。
共和黨是最強有力的反對者。協議簽署后,該黨內部出現了上下一致的反對聲音——國會領袖們帶頭要投反對票,一部分總統候選人競爭者則威脅入主白宮后撕毀該協議。目前,共和黨在國會兩院占有多數席位,在初次表決中通過“不贊成”決議較有希望,但如果總統動用否決權,他們還不具備推翻否決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
面對共和黨人的執拗,奧巴馬的策略是“敞開心扉”、提前攤牌。他稱,想解決伊朗核問題,擺在美國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是戰爭,一是協議。如果放棄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美國將受到“歷史的鞭笞”,如果國會共和黨人投票中不支持協議,他將動用否決權。不過迄今為止,這番恩威并施的話語尚未“打動”共和黨人。
民主黨內的聲音也不盡和諧。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前國務卿希拉里和多數民主黨議員支持奧巴馬的做法,但也有包括眾議院民主黨黨鞭在內的部分議員對協議表示懷疑。這些可能成為“叛徒”的人,成為共和黨的主要爭取對象。不過,要攢夠推翻否決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得有13名民主黨參議員和43名民主黨眾議員倒向共和黨。就目前的情況看,湊足這樣的結果也很難。
協議給美國帶來的外交政策很大。以色列和沙特這兩個中東傳統盟友,自始至終“很受傷”。沙特不斷在外交互動中給“臉色”,稱協議將點燃本地區的教派沖突之火,打擊遜尼派國家對抗ISIS的決心。以色列總理親赴美國國會做起了反對動員,能量巨大的“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等團體也聞風而動,發起了反對協議的院外游說活動。面對這些力量,奧巴馬只能極力安撫。
在公眾輿論引導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協議簽署前,有半數多一點的美國民眾支持與伊朗的外交談判,但同樣有超過半數的人認為伊朗是美國的敵人。協議簽署后,36%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協議,反對者的比例為17%,其余的表示,尚未獲得做出判斷所需的信息。這一調研結果,與5月份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在接下來的幾十天時間內,對民意和民主黨內質疑派的爭奪,將是觀察美國兩黨政治斗爭的重要看點。如果發動民意不成,奧巴馬動用否決權、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讓協議生效的可能性很大。不過,這雖屬于總統職權的正當行使,也將是奧巴馬的最無奈之舉。則進一步加劇府院、朝野分裂,再則也無益于協議的合法性。
更大的問題是,在左右僵持不下的狀況下,美國進一步改善與伊朗關系的可能性將降低更多,剛剛產生的一點點政治互信也會被消磨掉。如果下一任總統來自于共和黨,美國對協議的事實性否決也將來得更自然。(史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