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參眾兩院表決通過快速貿易談判授權法案,并經奧巴馬簽署生效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就已進入沖刺階段。目前,參加TPP談判的12國都在加緊進行雙邊溝通,以便啟動最終階段磋商并爭取在7月底達成妥協。
美國構建TPP的目的,是通過進一步開放亞太市場,特別是全球最富有活力的亞洲市場,促進美國經濟較快增長。美國通過TPP談判提出全面的、優惠的準入制度,以低關稅或免除關稅方式,獲取美國商品的競爭優勢,擴大美國工業品、農產品等在亞洲市場的份額,以實現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穩固地位。
TPP作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遏制中國快速發展的戰略目的。從農業方面來看,美國主導的TPP談判強調,貿易自由化和農產品零關稅,尤其是針對某些進口國的敏感農產品,不僅可以實現農產品出口國的經濟利益,而且通過削弱進口國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可以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和額外利益。
TPP農業談判主要內容,還包括動植物檢驗檢疫統一規范、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現代商業模式、透明和反腐與監管、勞動者保障、企業公平競爭等方面。由此可見,TPP已從傳統的、單一的、狹義的貿易協定拓展成為現代的、廣義的、綜合的貿易協定,其中包含了許多非經濟元素。一個TPP成員不僅要受到貿易機制的制約,而且還要受到法律法規、社會團體、生態環境、商業模式和公眾評判等制約,這反映了美國正以整體式、多層次地推行其“自由貿易”新模式。
TPP對我國農業存在著潛在沖擊,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一是現在美國阻礙中國加入TPP談判,主要是拒絕中國參與TPP規則的制定,并限制中國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一旦TPP談判成功,美國就會以TPP名義力壓中國加入,要求中國更大程度地開放市場,因為美國是不可能忽視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二是美國作為世界貿易規則的創新者和引導者,TPP新規則對中國農業的弱點具有相當的針對性,例如,中國糧食安全建立在現有進口關稅基礎上,一旦糧食關稅下調或關稅配額增加,糧食安全將面臨潛在沖擊的顯現化。我們認為,未來的中國糧食安全不僅取決于糧食生產數量,而且取決于糧食國際競爭力,因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在農產品關稅逐步降低的大趨勢下,糧食安全不可能長期依賴于高關稅的保護。
我們不僅要認識到TPP的影響和沖擊,更要及早地開展研究和對策工作。加強信息收集和分析研究,把握世界經濟和貿易規則的變化特征,從整體性、多層次和多視角,構建具有時代特征和競爭力的農業發展新戰略,調整和改變已經不適合形勢發展的傳統思維和政策,以促進中國農業更快、更好發展,確保中國糧食安全能夠經受未來發展的考驗。(翁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