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人民幣也會遇到沙子。近日,一向喜歡批評中國的查爾斯·舒默與林塞·格雷厄姆兩位美國參議員致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即IMF),以“人民幣幣值仍被顯著低估”、“中國沒有能力充分使本國貨幣和資本流動自由化”等理由勸阻IMF不要給予人民幣儲備貨幣地位。專家指出,人民幣幣值穩定且處于合理水平,同時龐大的經濟體量、不斷升級的產業結構、活躍的貿易往來等因素注定人民幣國際化是不可逆的歷史趨勢。
幣值不存在明顯低估
在經歷了年初的波動之后,人民幣自5月下旬以來便呈現出窄幅整理的走勢,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維持在6.2060附近。然而,匯率走穩的人民幣卻并未躲開“莫須有”的罪名。除了前述兩位議員之外,美國有關部門亦堅稱中國出口商因人民幣的低估才享有“競爭優勢”。
那么,人民幣究竟是否被低估了呢?不久前,IMF發表的一份聲明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升值,使得當前幣值不再被低估。IMF還認為,中國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勞動力市場,中國增長放緩是經濟向更安全、更高質量增長轉型的結果之一。
有業內人士對此評論道,IMF態度的逐漸改變對于質疑中國匯率政策的一群人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
實際上,如今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更多源于產業結構升級。以制造業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國制造業投資58357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3.3%,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增速高3.3個百分點;而高耗能制造業投資增長5.1%,比總體增速低4.9個百分點。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看來,中國目前沒有讓人民幣貶值的動機。他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國家發展戰略,因此如何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是逐步推進這一進程的重要前提。特別是當前中國要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時,更需要強勢人民幣的支撐。
國際化條件日益成熟
6月11日晚間時分,中國央行發布的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稱:人民幣國際使用的范圍和規模有望繼續穩步發展,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同時經常項目人民幣跨境使用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宇告訴本報記者,如果一種貨幣能夠讓世界經濟的參與者加快交易速度、節省成本、優化生產要素配置,那么它最終成為國際貨幣便是順理成章之事。“目前,人民幣已經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五的支付貨幣,預計將很快超越日元的地位。”周宇說。
“人民幣走向國際有幾個重要的支撐條件:一是中國在經濟和貿易方面的國際比重早已不可小覷;二是人民幣匯率一直相對穩定;三是我國資本項目總體開放程度其實已經較高,外資在華發展得很好,資本領域也正在朝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只剩部分證券領域有待進一步放松。”周宇分析。
有利世界經濟及貨幣體系
盡管受到干擾,但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還是在海外產生了“回聲”。最近,德國央行表示,人民幣計價證券發行額增長了3倍多,刺激了人民幣交易。而俄羅斯制藥業巨頭“合成”股份公司則從俄聯儲獲得以人民幣計價的信用證,用于支付價值2900萬元人民幣的藥物進口款項,開創了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又一項先河。
日前,渣打全球研究團隊亦發布報告稱,人民幣已經大體滿足IMF現行“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條件,也滿足可能成為新標準的“儲備資產標準”的要求,預計在IMF今年SDR評審中被納入的可能性為60%。據渣打估計,外國人三四年后持有的中國國債將超過他們當前持有的任何新興市場國債。
周宇指出,在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下,美國過度消費因美元的國際支付能力而得不到節制,這就加劇了其貿易逆差的擴大并助長了歷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微觀上,人民幣國際化將讓企業避免匯兌成本,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宏觀上,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將化解美元獨大帶來的發展不平衡與系統性金融風險,有利于世界貨幣體系的穩定。”周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