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5月7日電 綜合報道,英國定于7日舉行被視為“二戰以來最難預測”的大選,目前各黨派已進入選前最后沖刺階段。
觀察人士認為,此次選舉呈現出英國政治碎片化、選民右傾化、外交退縮化、決策自主化等鮮明特征,不僅有可能進一步改寫英國傳統政治格局,甚至可能影響英國的國際地位與戰略走向。
政治碎片化
過去數百年間,英國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兩黨政治,保守黨和工黨輪流執政是政壇常態。
但近年來,英國獨立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小黨的崛起改變了傳統的政治格局,使保守黨和工黨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以往的“兩軍對壘”現已演變為“群雄混戰”。
選民右傾化
英國政治碎片化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大批選民“右傾化”。這集中體現為右翼政黨英國獨立黨的迅速崛起。
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馬修·古德溫認為,英國獨立黨的主要支持者是英國本地白人,以藍領階層和老年男性為主,這些選民大多缺少適應時代所需的教育和技能,歐洲一體化和外來移民對這一群體的生存處境沖擊最嚴重。
外交退縮化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尼布利特說,與以往大選相比,今年大選的議題更加偏重國內事務,外交和國際事務在競選中處于相對次要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因為英國人當前正經歷多重“身份危機”,對于英國該不該退出歐盟、蘇格蘭該不該選擇獨立等問題長期爭執不休,經濟復蘇面臨壓力,使政府無暇顧及其他。
決策自主化
分析人士指出,英國以往在外交上慣于追隨美國,但隨著英國政情變化和美國戰略東移,英國正試圖超越以歐美為中心的外交方向,轉而游走于傳統盟友和新興經濟體之間。
過去5年中,保守黨領導的聯合政府嘗試適度走出英美“特殊關系”,重視與中國、印度、南非、海灣國家等新興經濟體的自主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