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5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這是九年來日本首相首次正式訪美,訪問時間八天,這在當今外交舞臺較為罕見,此舉也可能是安倍首相為彌補此前九年日本首相未曾訪美的缺憾。安倍此訪行程安排豐富,集首腦外交、國會外交、歷史外交于一身,“十八般武器”悉數登場,可謂是煞費苦心。從各方面的分析看,安倍訪美折射出三大信息。
一、美日軍事同盟升級。安倍此次訪美,最大成果之一是與美簽署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與之前的指針相較,有三個變化需要特別注意,一是美日軍事合作的范圍擴大,兩國合作拓展至情報、監視偵查、空中導彈防御、海上安全、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援助、救險等領域,這意味著美日兩國將進行全方位、無縫隙合作,清理了以往合作領域的“死角”,為兩國未來安全合作提供法理保障。二是合作區域范圍擴大。之前,指針規定美日合作范圍在東北亞和日本其他的周邊地區。新版指針突破了以往地理束縛,將以往“灰色區域”納入其中,包括中國東海南海以及印度洋等地區,由區域合作走向全球合作。三是深化日本自衛隊和美國軍事行動的安全合作,以及針對第三國的政策協調。指針強調美日聯合研究、發展和生產防御武器,正好迎合了安倍放松武器出口的企圖,從而增加日本經濟新增長點。
除新版指針外,安倍訪美期間,一直強調美日軍事同盟。奧巴馬也明確指出,“美日關系是亞太地區和平安全的基石,是美亞太再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在安全深度合作上,美日兩國一拍即合。就現階段看,美日軍事合作仍舊延續冷戰時期的同盟模式,安全合作進一步深化,這是目前亞太安全局勢的現實存在。尤其是在日本突破集體自衛權領域,美國樂見其成。原因在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力下降,但主導意愿并未下降,為日本軍事松綁,會減輕美在亞太地區的維霸成本。因此,在可預見將來,美日深度合作的趨勢難以扭轉。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在日本軍事化上發揮的是推動作用還是抑制作用,一目了然。
二、日本希與美共同引領建構國際經濟新秩序。安倍此次訪美的另一個“重頭戲”是與美繼續商議有關TPP談判事宜。盡管在加入TPP談判的國家中,日本屬于后來者,在TPP談判啟動后,才半路參與進來。但在TPP問題上,日本一改往日美國“跟班”或“助手”角色,展現出轉變角色、加重戲碼的姿態。在29日的國會演講中,安倍指出,日本和美國必須在TPP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建立一個公正、有活力、可持續的、不接受任何國家專斷意圖影響的市場。”安倍的言外之意是,在構建TPP的進程中,日本自覺地將己列在與美國同等的“領頭雁”位置,自我高端定位。因為在多極化的世界中,日本在經濟層面是其中一極,因此在制定TPP談判中,日本不愿甘為人后,尤其在區域經濟方興未艾、貿易規則重構的節點上,日本希在新一輪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上,參與掌控主導話語權。
面對日本的表態,美國未正面回應。但在美日共同發表的“美日共同愿景聲明”中,有這樣的表述,“作為TPP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日將最終達成最高標準的貿易協議。”這樣看來,美國起碼并未對與日本共同領導TPP談判表現出反感,也許在TPP談判中,美國并未糾結單核推進或是雙核驅動,真正關心的是與日本合作,盡快促成TPP談判的成功,以在全球和區域經濟秩序斗轉星移中,繼續保持主導地位。
三、美國在歷史問題對日采取放縱態度。安倍此次訪美,有一個大背景,就是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因此,國際社會一個很大的關注點是,安倍否會對當年日發動侵略戰爭進行道歉。安倍這次又讓全世界失望了,沒有表達任何歉意,僅以“深表懊悔”無關痛癢的措辭淡化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安倍拒絕正式道歉,并不出人意料。按照安倍上任以來在歷史問題所表現出的修正主義姿態,安倍此舉意料之中。但比安倍拒絕道歉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安倍扭曲歷史觀的縱容態度。
二戰期間,美國也是日本法西斯的受害者。但在歷史問題上,美國采取一種近似默然的態度,甚至在“美日共同愿景聲明”中,將目前的美日關系描述為“二戰結束70年來,美日關系是國家間和解的典范。”從美國媒體和專家分析看,把主要的筆墨用在美日重塑同盟上,對歷史問題著墨不多。如果不是礙于亞洲人民對戰爭的憤恨,如果不是礙于亞洲另一盟國韓國的情緒,美國在日本的歷史問題上采取的縱容尺度可能會更大。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是一個健忘的國家。忘記了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忘記了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戰死的亡靈。并且更為諷刺的是,安倍在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呼吁國會支持對日宣戰的同樣位置,進行了一場演講。日本在歷史問題上一直止步不前,與美國背后的縱容有莫大關系。
縱觀安倍訪美所釋放的信息,可以看出,美日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的抱團的趨勢進一步增強,且背后直指中國的意圖非常明顯。面對美日關系的新態勢,如何處理中日關系、中美關系以及中美日三角關系,是值得深刻思考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