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以色列、韓國、澳大利亞等美國一些最為親密的盟友最近決定不聽從美國破壞中國發起的旗艦項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指令,這是奧巴馬政府最嚴重的外交失策之一。
自去年10月中國提出亞投行倡議以來,這一專注于亞洲基礎設施開發的全新借貸機構便遭到了華盛頓的冷遇。美國的官方借口——擔心其治理和透明度標準,從來就沒有讓人感受到真誠。真正的動機或許是,擔心中國將對亞洲開發銀行、美國占據統治性地位的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現有金融機構構成外來挑戰。
但從一開始,抵制亞投行的做法便是錯誤的,這不僅是指外交層面,甚至在道德層面也是如此。
盡管總是在談論“轉向亞洲”戰略,但奧巴馬政府卻未能意識到,亞洲現在最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而是數十億美元投資于能源、水利、運輸和電信等領域。換言之,少點槍炮,多點黃油。
為了明白美國反對亞投行的錯誤,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一些數字。亞洲開發銀行曾表示,為了保持增長并讓數百萬亞洲人民擺脫貧困,亞洲每年需要投資約8000億美元。但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總投資資金分別為1600億美元和2800億美元,甚至還不足以滿足亞洲一年的投資需求。因此,外界很難理解,為何中國倡導的、啟動資金為1000億美元的銀行計劃會遭遇如此反對。
中國感到有必要倡議一家新銀行的原因之一便是,華盛頓為其資助決定捆綁了綠色指令。作為奧巴馬政府向煤炭宣戰的努力的一部分,美國拒絕向火電站提供資金支持,除非它們采用碳捕捉和回收科技。然而,這一技術仍不成熟,而且成本極高,將讓這些火電站的運行變得不可行。這對于15億亞洲貧困人民而言不啻為一種羞辱,因為煤炭是他們唯一物美價廉的能源來源。拒絕讓全球最貧困人口使用最廉價能源,華盛頓事實上讓數十億全球貧困人口陷入無休止的貧困之中,而這正是北京想要改變的。
東南亞便是一例。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東盟6億人口的經濟總量將在2035年增長兩倍,該地區的能源需求也將增長80%,這一增量相當于日本當前的能源需求量。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有1.3億人生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由于天然氣和太陽能、風能等可替代能源的成本遠超煤炭,該地區在建發電廠中有3/4使用煤炭也就不足為奇了。印度的情況則更為嚴重,該國有3億人用不上電,還有數億人經常斷電。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印度時,要求印度將氣候變化作為重中之重,這不過是“停止使用煤炭”的委婉之語。但印度的回應是計劃到2020年將煤炭消耗量增加一倍。
除了加拿大和日本以外,美國最為親密的盟友逐一表明態度:它們對于亞洲的發展需求并非不聞不問。作為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它們向華盛頓發出了信號:全世界最貧困人口不能因為多年后氣候變化的擔憂或者大國角力而被犧牲。
目前美國政府打算優雅地撤退,稱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愿意共同出資亞投行。究竟這一橄欖枝是抗擊貧困的真實意愿表示,抑或是推動新銀行符合美國標準的猜忌性努力,待美國支持的國際金融機構做出最終投資決定后便會揭曉答案。一種更值得稱贊的反應或許是,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今年秋天到訪華盛頓之時,奧巴馬總統能夠用新銀行的成員國身份卡,甚至是存單來表示歡迎。(作者是美國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執行所長、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本文由伊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