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內政局發展密切相關。由于一路一帶地區上的許多國家對外深陷大國博弈的戰場,對內面臨領導人交接、民主政治轉型、民族沖突等多重矛盾,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戰略推進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風險。因此,對于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最為急迫的任務之一。
中國網將在連續數月中,以每周發布兩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對一路一帶地區的60余國的政治風險進行簡要的概述與分析。本系列將持續發布30余周,共計60余篇文章。具體內容主要圍繞該國的一般情況、投資環境、政治結構、各方政治勢力、相關政治風險以及可能的國家戰略動向進行分析。
黃日涵 國觀智庫駐會研究員
梅超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碩士研究生
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2015年2月2日公布的2014年印尼對外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印尼與中國貿易總額469.21億美元,自中國進口304.62億美元。中國目前是印尼非油氣產品第一大貿易伙伴,日本和美國分居第二和第三位。作為東南亞區域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市場潛力巨大,而且印尼的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全球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國要在2015年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印度尼西亞將是東南亞區域的關鍵一環。
一、印度尼西亞國內政治概況
印度尼西亞戰略位置顯著,是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樞紐。印尼目前人口已經超過2.48億(2013年),居世界第四位,僅次于中國、印度和美國。同時,印尼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還是東盟創始成員國和G20成員國。
圖1:印度尼西亞周邊衛星圖
資料來源:谷歌衛星地圖
印尼自1945年獨立后,1950年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人民協商會議(簡稱人協),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擁有修改和制定憲法,委任總統、副總統,組建人協機構等權力,但是根據印尼現行憲法的規定,實際上人協的集權程度已經大大受到削弱,只是具有國家機關地位的人民協商機構。印尼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和副總統最多任期為兩屆,每屆五年。現任總統是佐科 維多多,副總統是布迪約諾(根據2014年7月的大選結果)。同時,印尼也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制國家。國會(全稱是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立法機關,擁有立法、預算、監督三大職能;在行使職能的過程中,國會還擁有質詢權、調查權和表達意見的權力;可以依法對總統、副總統進行彈劾等。如果總統違反憲法,國會有權追究總統責任。但國會無權解除總統職務,總統也不能宣布解散國會,相互制衡。根據中國—東盟博覽會官方網站的信息顯示國會設有議員500名,任期為5年。其中經選舉產生462名,另38名是由武裝部隊司令推薦的軍警代表產生,總統任命。另外,印尼實行司法獨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獨立于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最高法院正副院長和最高檢察長均由國會提名,總統任命。
印尼實行多黨制。目前,在印尼的政黨政治中,黨派數目繁多,政治利益復雜,選舉往往也是妥協的結果,常常是多黨聯合執政。民主黨和斗爭民主黨是印尼政壇最大的政黨。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的信息顯示,民主黨成立于2003年9月9日,以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為目標,以"潘查希拉"為政治綱領,倡導人道主義、民族主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2009年4月的國會選舉中曾贏得150個議席,成為當時國會第一大黨,與其余數個政黨聯合執政。而印尼民主斗爭黨則成立于1998年10月,是由原印尼民主黨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系民族主義政黨,乃是印尼世俗政治力量的代表,強調反對宗教和種族歧視,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在2014年的大選中,以印尼現總統佐科 維多多為代表的民主斗爭黨,作為當時國會第一大反對黨,以53%得票率成功當選為新一屆總統,贏得大選勝利。此外,除了民主黨和斗爭民主黨外,專業集團黨、繁榮公正黨、國家使命黨、建設團結黨等都是活躍在印尼政壇上的主要政黨。
二、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外交關系
祁廣謀、鐘智翔老師在《東南亞概論》一書中也重點介紹了冷戰結束之后的新時期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外交關系:1990年8月中國總理李鵬應邀訪問印尼,在與蘇哈托總統的會談過程中,雙方本著面向未來的精神,在萬隆會議十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意改善并恢復兩國外交關系。會后,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關系恢復外交關系的諒解備忘錄》,并在各自首都重設大使館,標志著兩國關系邁向正常化。
中國與印尼復交后,雙邊關系發展總體健康穩定,兩國領導人保持互訪和接觸,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加強。1997年東南亞爆發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印尼在這場危機中沖擊尤其嚴重。為了轉嫁國內矛盾,印尼少數政客煽動起新一輪反華浪潮,一度影響到中印尼關系。但是此事平息過后,印尼當局便逐步采取措施,取消歧視華人和其他族群的政策,目前印尼華人處境已大大改善。
唐慧等老師在所著的《印度尼西亞概論》介紹到,由于不再受印尼反華政策的影響,進入21世紀后,中印尼關系的發展空前迅速。政治方面,印尼始終宣稱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堅定支持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做的努力。經濟方面兩國貿易額更是大幅攀升,印尼成為中國在東南亞最大貿易伙伴。兩國交往友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筆者匯總如下:
2004年12月26日,印尼遭受嚴重地震海嘯災害襲擊,中國政府開展了在當時看來是最大規模的對外救援活動。2005年4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前往印尼,出席萬隆會議召開50周年紀念日活動,并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08年1月,應印尼國防部長尤沃諾的邀請,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一行訪問印尼,標志著兩軍關系迅速發展。2010年適逢中印尼建交60周年,1月,印尼副總統布迪約諾先后訪問中國南京和北京,并與溫家寶總理舉行會談。10月,印尼總統蘇西諾抵達上海,出席上海世博會。同年,中國與東盟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2011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對印尼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20多項合作文件,并發表聯合公報。2013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三、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經貿關系
1、中印尼雙邊貿易額
自1990年兩國恢復外交關系以來,特別是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和中印尼建立起戰略伙伴關系,中印尼經貿合作取得了全面發展,雙邊貿易投資額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印度尼西亞Badan Pusat Statistic( BPS)2013年的數據顯示自2001至2008年,中印尼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速超過20%,雙方領導人定下2010年貿易額突破300億美元的宏偉目標,而2008年兩國貿易額就已經達到315.20億美元,提前2年實現。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影響,雙邊貿易額有所下滑。但是排除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后,回升迅速。武政文在《深化戰略合作期的中國與印尼經貿問題及對策》一文中的數據顯示2010年—2012年,雙邊貿易額分別達到361.16億美元、491.53億美元和510.45億美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12 年底,印尼對華的貿易額已大大超過其對美國和日本的貿易額,中國已成為繼美日之后的印尼主要貿易伙伴。另外,從貿易結構上來看,印尼對我國出口多為初級產品,涉及能源、鋼鐵等。而我國對印尼出口的多為經過加工的中高端產品。雙方各取所需,互補性強。可以預想,未來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不斷推進,中印尼雙邊貿易額還將繼續攀升,雙邊合作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表1:2008年—2012年中印尼貿易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 武政文:《深化戰略合作期的中國與印尼經貿問題及對策——基于印尼語文獻的分析》,云南開放大學學報,第16卷第3期,第58頁。
2、印尼的貿易投資環境
印尼目前已成為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是該地區第一大經濟體,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印尼仍然保持了增長,這是除了中、印外的為數不多國家之一。未來印尼經濟發展勢頭仍然不可小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的信息顯示,印尼的貿易投資環境具有以下主要優勢: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大、勞動力廉價;海岸線漫長、控制眾多海上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程度較高,金融市場穩定;自然資源豐富等。特別是印尼新任總統佐科 維多多上任以來,繼承了上一屆的政策,重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調消除貧困,加大引進外資,增加就業機會,未來投資環境還將進一步改善。目前在印尼參與投資的中國企業已經越來越多,投資領域涉及農業、漁業、林業等第一產業,機械、交通、礦產、能源等第二產業,以及金融、通訊等第三產業,范圍甚廣。尤其是中國企業在印尼參與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了包括泗馬大橋、風港電站和加蒂格迪大壩等多個項目,給當地生活帶來便利,深受群眾喜愛。能源領域更是近年來中印尼貿易合作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對外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我國加快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印尼因其擁有眾多的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鐵、錫、銅、鋁等),不失為中國能源來源地的重要選擇之一。未來中印尼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還將進一步加強,造福兩國人民。
四、中國與在印度尼西亞地區投資政治風險
由于國際形勢以及印尼內政的多重作用,出現政治風險的可能性也是較高的。印度尼西亞的目前的政治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印尼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可能引發的排華事件。在目前較為關注的南海島礁問題中,印尼雖然與我國不存在島礁主權的矛盾,然而在海洋劃界問題上依然存在一些分歧。隨著我國在南海施工的進度升級,后續在南海可能與印尼之間也會有利益交織點,目前印尼仍然堅持將我國所屬的南海西南海域的一部分華為其“納土納海”范疇,所以也要擔憂由于中國與印尼發生利益沖突時,而引發的排華事件。上世紀1965年-1967年,1974年,1978年1980年以及1980年代都曾出現過排華事件,最近的一次大規模排華事件,發生在1998年,造成了上千名華人喪生,現在許多華人想起來仍然心有余悸,因此筆者將排華列為印度尼西亞政治風險的第一位。
2、印尼政策的不穩定性,以及較為嚴重的腐敗現象。眾所周知,腐敗是對一個國家政治穩定的重要威脅,也是對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印尼目前國內的傳統家族勢力把控了既得利益,這些既得利益集團沒有動力也沒有足夠的魄力去改變這一狀況,因此,一般意義上來說,那些嘗試去改善政治透明度的嘗試都很難奏效。
此外,由于印尼的法律體系目前還不完善,所以政策管理環境并不透明。稅收和勞務政策是否能夠穩定、目前已有的印尼法律能否有效執行以及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是否會存在腐敗問題,都將是擺在中資企業面前的一大問題。
3、要警惕滋生的恐怖主義威脅。進入21世紀以來,印尼接連遭到恐怖襲擊。2002年10月巴厘島發生恐怖爆炸; 2003年8月雅加達萬豪酒店發生恐怖爆炸, 2004年9月澳大利亞駐印尼使館門前發生恐怖爆炸。2009年7月在雅加達發生恐怖襲擊,這一次的恐怖襲擊敲響了伊斯蘭極端主義威脅的警鐘。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存在一些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分子,雖然人數不多,但組織較為嚴密,破壞力也比較強。目前印度尼西亞是“伊斯蘭國”外來戰斗人員的最大來源,根據中國新聞網的信息顯示已有500多名印尼人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區,加入伊國陣線。今年一月,美國和澳大利亞都對本國公民前往印尼發布安全預警,提醒人們在前往印尼時必須提高警覺。
除了要居安思危,隨時保持警惕性之外,中國企業在印尼開展貿易投資活動,一方面要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和社會習俗,逐步適應印尼法律體系的復雜性,如有必要也需要雇請當地律師;另一方面,中國投資者在印尼開展貿易投資活動還需做好企業社會責任、加強與當地民眾的交流,避免重蹈只與政府機關搞好關系的做好,合作共贏,為企業在印尼發展獲得更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