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麥當勞公司宣布兩年內在美國逐步停止采購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了某些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麥當勞此舉一方面是為了挽救受近期食品安全丑聞拖累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迎合了近年來在美國呼聲日益高漲的反“抗生素肉”潮流。
美國是“抗生素肉”食用大國:美國政府2012年的數據顯示該國高達八成抗生素被用在畜牧業養殖上。“抗生素肉”在美國流行,與其國情有密切關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很多農場主發現,經常給牛、豬或者雞喂低于治療劑量的抗生素,不僅可以降低飼料喂養量,還能實現加速它們增加體重的神奇效果,由此這種做法很快得以推廣開來。如今在美國,由于肉類生產和加工高度機械化和批量化,無論豬肉、牛肉還是雞肉等各種肉類不僅供應充足,價格也很便宜。
但是,“價廉”的代價是“物不美”。長期攝入“抗生素肉”可令人體產生抗藥性。2014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稱,“后抗生素”時代正在逼近,抗生素的療效下降正在成為全球性問題。而單在美國,每年就有200多萬人出現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病菌感染癥狀。有鑒于此,不少美國人開始反思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但是,抵制“抗生素肉”這一場仗并不好打,原因是觸及了盤根錯節的多方利益。
首先,美國的肉類生產主要由幾個巨型跨國公司壟斷,超市里很多肉類產品也許標明由不同農場生產,但溯其源頭都很可能來自同一個巨頭肉類企業旗下的養殖場和屠宰場。美國消費者無論在哪里購買哪些肉品食品,實際上都可能跳不出這幾家肉類巨頭的掌心。消費者不僅沒有選擇權,甚至連知情權也沒有。
此外,這些肉類巨頭公司往往財大氣粗,影響力巨大,不僅旗下的農場主受其控制沒有話語權,有時連美國農業部都很難對其生產過程和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管。除了畜牧業公司的阻力,美國醫藥產業的大型企業同樣不想失去豐厚的銷售利潤,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地讓抗生素繼續在畜牧業使用。
不過盡管阻力重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還是在去年公布了一份行業指導性文件,計劃從2014年起,用3年時間禁止在牲畜飼料中使用預防性抗生素。而在民間,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公立中小學、醫療機構、高檔餐廳和私營小餐館表態與承諾不采用抗生素的肉類企業和農場合作。此外,美國也先后有一些餐飲連鎖店表態不再采用“抗生素肉”。無論是為了順應時勢,還是為了挽救業績,盡管麥當勞此舉本質上還是商業決策,但是作為世界快餐業巨頭,其反對“抗生素肉”的姿態還是能帶來巨大的示范性作用,至少能令更多人關注到“抗生素肉”的存在和危害。(王希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