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一份關于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答辯書,核心內容之一是如果公開以追悼戰死者的目的、進行非宗教目的的參拜,不違反日本憲法第20條關于禁止公職人員進行宗教活動的規定。
安倍內閣這份答辯書具有明顯的政策野心,就是想借用政府向國會議員答辯的形式闡述政府政策見解,進而使日本國家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合法化,為以后繼續參拜靖國神社鋪平政策道路。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等也跟風炒作,辯稱安倍等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不違背與中國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事情果真如此嗎?
第一,靖國神社供奉的是14位甲級戰犯、兩千多位乙丙級戰犯,以及200多萬在歷次對外侵略戰爭中死亡的日本官兵。安倍政府在答辯書中把那些曾在國外燒殺搶掠的侵略者籠統地稱為“戰死者”,顯然是故意模糊死者的性質。其實質是對亞太被侵害國家和地區遭受侵略戰爭苦難的蔑視,也是對這些國家和人民的人權遭受日本侵略軍無恥踐踏的吹捧和漠視。
第二,部分日本媒體稱中日四點原則共識不包括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更是故意扭曲中日兩國政府間的政治共識和約定,錯誤誘導日本民眾和世界輿論。首先,中日四點原則共識中明確包含了“正視歷史”的精神。主張可以參拜靖國神社的安倍政府,將悼念一般戰死者和悼念發動侵略戰爭的戰犯混為一談,這是遵守了“正視歷史”的原則共識精神嗎?
其次,中日四點原則共識的“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當中,明顯包含了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安倍政府的答辯書出籠后,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同日本政府進行了嚴正交涉,日本政府在回答當中再一次確認了包含參拜靖國神社問題。這也證明了部分日本媒體對中日四點原則共識的誤讀或曲解。
第三,靖國神社作為日本的一個宗教設施,其神職人員的歷史觀、戰爭觀存在嚴重問題,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和之后一直大肆鼓吹對外侵略并千方百計為此辯護,甚至是涂脂抹粉。
安倍內閣的答辯書打著民意的幌子,企圖將靖國神社作為日本追悼戰死者的中心設施,也是歪曲民意。很多日本民眾去靖國神社,其實是把靖國神社當作了一個好的賞櫻場所,當作一個歷史旅游景點,一個名勝古跡,而并不是什么追悼戰死者的中心設施。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并不籠統反對靖國神社,而僅僅是反對其持有的戰爭觀和歷史觀。
如此看來,安倍內閣是借用少數人的想法和意志,卻打著日本民眾大多數的幌子,來推行自己的右傾政策。這將使日本背上越來越沉重的歷史包袱,不僅將搞壞同中、韓等亞太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關系,也將失信于全世界的民眾和輿論。(周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