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歐社會,許多人腦海里會立刻浮現出幾個詞語: 高福利、平等、公正、環保、簡約、質樸等等,每個詞多少可以代表北歐社會模式的某一個層面。北歐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以及創新理念都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同時不能忽略的是,這些國家也有著青年失業率高、抑郁癥高發、自殺率高、離婚率高等社會問題。所謂北歐生活模式,在筆者看來,是一種低調的優雅,衍生的社會問題也是一種不可超越的無奈。
依稀記得一次偶然聽到幾位游客感嘆:來了北歐,才感覺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若是仔細品嘗“生活”二字,北歐人民有著復制不來的活法。其中最讓人贊嘆的是這里的人們對于自然的依賴與熱愛。大自然給予的風景無疑讓這里成為一片美麗的田園:大海波濤泛出的漣漪猶如一朵朵白云,大片的湖水,廣袤的森林,月亮在水中夢幻般的倒影;還有那紅色與黃色的矮矮的木房子,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雅致可愛。在詩人眼里是詩,在畫家眼里是畫。
自然的美麗本身就是一種富有,這為人們外出運動提供了最好的資源。即使在漫長的冬季,瑞典人都會帶著滑雪、溜冰的工具出外玩玩兒,也會專門去滑雪的度假區享受冬季的運動。而到了夏季,便是運動最好的時節,跑步、騎單車、游泳,甚至就只是躺在草坪或者巖石上曬太陽看書,充分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如果你足夠幸運,還會在一些偏遠的住宅區看到小鹿。如果去森林里走上一會兒,夏季有紅莓、藍莓可以采,秋初有蘑菇可以嘗。
自然的和諧也成為心理治療和舒緩心情的良藥。瑞典地勢偏北,氣候寒冷,冬季漫長,這里成為抑郁癥的高發區。在秋季白天逐漸變短的時節,雨水不斷,濃濃的秋意使得這里有一種常見的“秋季憂郁”心情,這時候更多的人會提醒你:不要躲在房子里,到自然中去,聽鳥兒的叫聲,賞花看樹,即使與社會中的人暫時隔絕,也不要與自然隔絕,因為自然能撫平塵囂,給予內心的平靜。
享受自然,回歸自然,固然是好的。從社會層面上看,北歐人性格喜靜不喜動,害羞沉默,喜歡避免沖突與不和,人與人之間似乎總是有著一種不能縮短的距離。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為例,鄰里之間即使住上四五年,也只是停留在點頭微笑之交,我有我的花園地,你有你的小草坪,不多言語的目的就是避免麻煩。更有趣的是,在老一輩的傳統交際中,如果大家聚餐,都是各自帶東西,放在一起也是各自吃各自帶的,不會去吃別人的東西。雖然年輕一代多少改變了一些,但在一些郊區或者鄉下,這樣的聚會方式依舊沒有變。看不見的界限是為人處世的基本作風,你認為這是“距離產生美”也好,“人情冷漠”也罷,北歐人的這種活法追求的是一種避免麻煩的灑脫。
北歐人崇尚自然,保持距離的作風多少能體現在獨特的北歐設計中,設計無論是材料還是理念都和自然相關,同時風格也追求簡單、質樸、不花哨。不過,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信息時代,追求自然和簡單的生活方式大概已成為一種奢侈。越是簡單的,越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