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網絡戰”需要國際社會采取全面協調的措施,各國、各地區間需要充分交流、共享反恐信息,而這在矛盾重重的現實社會并不容易做到。
27日,退役美軍將領約翰·艾倫呼吁打響抗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網絡戰。艾倫是退役海軍上將,曾擔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目前負責建立、協調和保持打擊“伊斯蘭國”的多國行動聯盟。艾倫指出,“伊斯蘭國”在互聯網上招募新人并對其進行洗腦,掀起了“令人恐懼的品牌戰爭”。因此,參與打擊這一極端組織的國家也必須把“戰線”延伸至互聯網,阻止“伊斯蘭國”的網絡宣傳攻勢,防止更多人受到影響成為極端分子。
的確,今年夏天以來,“伊斯蘭國”不僅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地區節節進逼,在沒有硝煙的網絡“戰場”上,“伊斯蘭國”同樣展開大規模宣傳戰,發布大量具有專業制作水準的視頻甚至是雜志,大肆展示暴力和極端內容。“伊斯蘭國”一向擅長使用社交媒體,從7月起又推出了自己的在線雜志Dabiq,到現在他們一共出了4期。這份在線雜志由“伊斯蘭國”的媒體中心發布,每期50頁全都用來宣傳恐怖暴力和極端主義。雜志制作水準很高,完全符合西方的審美標準。有人形容說,翻看雜志的感覺就跟刷Instagram一樣,只不過里面的內容完全是暴力血腥的。
盡管正遭受著美國牽頭的反恐國際聯盟的打擊,但“伊斯蘭國”卻通過線上線下貫通的招募模式不斷補充兵源。據估計,這一極端組織目前擁有數萬名成員,其中包括數千西方國籍的公民。讓美國憂心忡忡的,正是“伊斯蘭國”通過網絡宣傳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
現在,美國要打響反恐網絡戰,挑戰“伊斯蘭國”在互聯網上的存在,難度顯然不小;ヂ摼W是一個沒有國界的大社會,但“反恐網絡戰”需要國際社會采取全面協調的措施,各國、各地區間需要充分交流、共享反恐信息,而這在矛盾重重的現實社會并不容易做到。此外,“伊斯蘭國”線上線下招募模式只是手段而已,并不是問題的核心。“伊斯蘭國”之所以能從西方國家招募到數以千計的成員,和這些國家內部存在的諸多社會問題有很大關系。在英國、法國等外來移民較多的國家,相當多年輕的移民后裔對現狀不滿,尤其是在教育、就業等方面存在的事實上的不平等,使他們更容易受到“伊斯蘭國”極端思想的影響。這些社會問題不解決,“反恐網絡戰”就會成為空洞的說教。
也就是說,在網絡上,反恐戰爭的不對稱性體現得更為明顯。美國現在發現了問題,但還沒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