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15日發表Northern Light秘書長里斯托·彭蒂拉撰寫的題為《避免對俄羅斯制裁惡性循環》的文章。文章說,你可以叫我“芬蘭化”分子,但肯定有比制裁更好的方式。俄羅斯和西方正在比拼誰能最大限度地傷害對方。這種做法不可能解決一場危機。
美國總統奧巴馬宣稱制裁正在發揮作用。是的,的確起了作用。制裁提高了大眾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支持。制裁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劃下了意識形態、政治和文化的鴻溝。制裁打擊了普京的親近顧問,但同時也損害了挪威漁民、意大利奶酪制造商、芬蘭奶制品企業、德國科技企業和全球能源企業的利益。制裁抽干了歐洲經濟的希望。
但這些制裁是否改善了烏克蘭東部的局勢?不,沒有。
制裁可能作為一套合理戰略的一部分發揮作用。但眼下,制裁成為了政策的替代物。我們需要冷靜的政策來應對強勢的俄羅斯。不要弄錯了我的意思。如果我們不尊重人權和法治,我們就只能任由強者擺布。如果國家不遵守它們寫入國際條約中的規則,我們就倒退到了上一個世紀。只有當原則不被常識約束時,它們才是危險的。
還記得醉鬼因為原則而打架的故事嗎?兩個男子點了酒水;其中一人拿走了找零!拔梗鞘俏业腻X,”另一個人說!安唬俏业腻X,”第一個人反駁。“你是在說我是騙子么?”事情變得丑陋起來;警察被叫來了!澳銈優榱50美分打架?”警官在帶走兩名男子時詢問!安唬菫榱嗽瓌t!
我不是在暗示克里米亞是“找零”(盡管維亞切斯拉夫 莫洛托夫在戰后和平協商時的確把芬蘭叫做“小角色”)。我的意思是,在民主國家,外交政策需要在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之間達成平衡。沒有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會導致憤世嫉俗,沒有現實主義的理想主義會遭遇迎頭痛擊。
芬蘭應對俄羅斯的經驗教訓可以總結成兩句話。首先,別天真;其次,別犯蠢。大國擅于出其不意地改變政策,俄羅斯也不例外。今天他們和你是朋友,明天就會出賣你。還記得《提爾西特條約》嗎?該條約使俄羅斯得到拿破侖的許可,從瑞典手中奪取了芬蘭。還記得《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嗎?該條約使約瑟夫 斯大林控制了波羅的海國家并試圖(雖然失敗了)控制芬蘭。還記得雅爾塔嗎?好吧,每個人都記得雅爾塔。
我們怎么才能阻止制裁的惡性循環呢?需要做兩件事。首先,需要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締結和平條約,并在兩國間達成邊境協定,基輔方面要承諾維護說俄語人群的權利,而莫斯科方面要許諾不再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反叛分子。這給雙方提供了一個留存顏面的出路。第二,俄羅斯和西方應該再度確認對遵守“赫爾辛基原則”的承諾:尊重領土完整和人權。明年夏天,《赫爾辛基協議》就簽署40年了。這是一個更新誓言的好時機。如果莫斯科選擇采取這樣的行動,西方就應該開始取消制裁。
這聽上去很理想化,事實上可能也是如此。以防萬一,芬蘭和瑞典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加入北約。莫斯科或許會抱怨西方的勢力范圍又擴張了。但這兩個國家已經是西方的一部分了。它們加入北約會使俄羅斯受益:引入兩個信奉實用主義、希望俄羅斯和北約重歸于好的國家。眼下這聽上去或許讓人驚訝,但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平衡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