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道日媒稱,在國家安全保障政策上穩住腳跟后,安倍政府下一步的任務就是要認真改善與中韓的關系。
日本《讀賣新聞》9月21日發表題為《展望安倍內閣政策——要大膽地改善與中韓的關系》的報道稱,關于安倍內閣的安全保障政策,一部分媒體舉出“亞洲國家的擔憂”問題。其實中國、韓國和朝鮮對安倍內閣的安全政策反對力度,還不如在靖國神社問題、釣魚島問題、慰安婦問題上的反對力度強烈。
報道稱,從前社會黨1969年指責佐藤榮作首相的沖繩回歸談判,但在眾議院選舉中大;1992年社會黨又在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法案問題上進行負隅頑抗,但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即使與執政黨的政策形成鮮明的對立軸,但老是拿出與國際社會常識相去甚遠的方案,也是無濟于事的。在野黨的任務不僅僅只是一味地指責政府,如果政府的方案可行,也應該予以支持。
報道認為,不管怎么說,日本政府最大的責任人是首相。在國家安全保障政策上穩住腳跟后,安倍政府下一步的任務就是要認真改善與中韓的關系。明年是戰后70周年,日本必須在戰后70年來積累的和平國家信譽基礎上,發出能夠被世界接受的聲音。即使讓中韓完全諒解很困難,日本還是有必要得到國際社會的諒解。這也能帶來中韓態度的軟化。
報道稱,關于慰安婦問題,《朝日新聞》已表示沒有“強征”的實事,但認為有“強制性”。這樣一來就與安倍首相第一次執政期間提出的要區分狹義的強制與廣義的強制的主張相同了。如果日本的國內輿論能夠歸結到這個結論上,還是可以的。比如,保持日韓基本條約的正當性,在亞洲女性活動基金的基礎上,從公共責任而不是國家責任的角度出發,建立救助世界上受到性壓榨女性的基金,并呼吁韓國也參與進來。
報道認為,在日中關系問題上,日本政府堅持釣魚島不存在領土問題的立場是可以的,但也要承認中國有不同觀點。在這個基礎上,兩國加強相互諒解。
報道稱,國際上尤其是美國媒體的批評聲音主要是指責安倍首相為歷史修正主義者。其所指雖然不甚了了,但大體上是認為,正義的美國打敗了邪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但安倍首相挑戰這種歷史認識。但其實安倍首相不是這個意思。美國本身也為了打敗納粹而與蘇聯結盟,并支持了斯大林。不過,為了避免誤解,安倍首相最好還是不要使用“擺脫戰后體制”這樣的說法。實際上,最近安倍首相已不怎么使用這樣的說法了。
報道認為,日本應更進一步重新審視靖國神社合祀甲級戰犯問題,或是研究建立替代追悼設施。可以將小泉執政時期設立的懇談會改組,推進此問題的討論。(編譯/范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