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國與中國的攜手合作,21世紀的多數重大全球挑戰都難以解決。”賴斯抵達北京后在其“推特”賬戶上連發三條信息,其中一則如此寫道。
當下的美國看上去確實需要大國的合作來解決面臨的種種挑戰。6日,美國《西雅圖時報》寫道:“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的有線新聞和互聯網,驅動我們焦慮的不僅僅是ISIS斬首美國記者、俄羅斯秘密肢解烏克蘭以及亞洲的緊張”。文章還稱,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但我們仍然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里。雖然沒人預測其會重演,但至少是現在,耳畔會自然想起馬克·吐溫的話語,“歷史或許不會重演,但會有韻律。”
“前美國官員稱,美中雙邊關系不僅僅是南海。”美國《華爾街日報》8日以此為題刊文說,賴斯訪華之際,退役海軍少將麥克德韋等三名熟知美國對華政策的前高官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論文,提醒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不要“條件反射式地與其他聲索國站在一起”,因為對抗或沖突將導致對其他許多關鍵問題的管控難度大大增加,比如伊朗和朝鮮核計劃,促進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抗擊氣候變化以及維護東海和臺海和平等。
賴斯與楊潔篪會見當天,印度媒體報道說,印度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多瓦爾也抵達北京,他主要是協商完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的有關事宜,報道還稱,由于推遲了對巴基斯坦的訪問,中國領導人可能增加訪印時間,或許會訪問印度總理莫迪家鄉所在的古吉拉特邦。一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印兩國安全高官同時訪問中國,不論是否巧合,都體現出中國在全球外交網絡中的重要位置。
朱鋒說,無論賴斯這次訪華是談論美中雙方在東海、南海、網絡黑客等方面的問題,還是討論奧巴馬與習近平在APEC的會晤,實際上都反映出目前中美關系的基本性質,即不管中美雙方有什么樣的糾紛,彼此一定要堅持對話,雙方政府高層一定要保持密切聯系。寄希望于賴斯或其他美國高官一次訪華就能平息雙方爭吵和矛盾是不現實的,但頻繁的高層往來是中美管控雙方矛盾的基本方式。德國學者哈拉爾德認為,中美關系現在已是“大到不能倒”。近年來,中美似乎有了共識,通過高層不間斷的訪問來管理兩國關系不失控。(特約記者蕭達 青木 李珍 李大明 記者 郭孝偉 汪北哲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