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今明兩天在北京舉行。在中美關系相當微妙,彼此戰略揣測有著無窮無盡理由的時候,這樣的高層對話讓雙方有機會當面溝通,通過把問題擺到桌面上,減少它們帶來的不安。
中美關系在兩國戰略界乃至輿論界經歷了深耕式的談論,但還是難以理出給人踏實感的頭緒。根本原因是國際政治史上未曾見過這樣的大國關系,相互防范和合作同時滲透到兩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心理層面。兩國都高度重視彼此的關系,但也有一些人擔心,一旦對中美關系性質做出錯誤判斷,將影響本國的未來。
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想,美國領導人接受了這一主張。雙方的這一積極態度為21世紀的國際政治注入了希望。
中美之間的問題和摩擦看來不會越來越少,只會不斷增多。輿論有一個天然的傾向,就是把它們都上綱上線,因而中美之間像是充滿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國力消長的“晴雨表”。中美很容易把一個具體矛盾看得很重,中美高層對話需要沖淡兩國社會有些夸張的心理和輿論活動,盡可能恢復兩國之間問題的本來面目。
中國崛起看來是中美關系以及21世紀亞太格局最大變量。全面把握中國崛起的涵義,有助于打牢中美關系的思想基礎。
中國崛起的動力來源于民間社會,中國人要求過好日子的愿望推動了中國制造業的不斷擴張和升級。沒有人能夠阻擋這個進程,連中國政府也做不到。中美應共同構建一個開放性的國際政治體系,容納崛起的中國,同時緩解中國崛起對亞太其他國家的政治及心理沖擊。
中國與周邊國家發生海上劃界糾紛,一些人將它們看成中國野心膨脹的象征。美國是見多識廣的大國,應當能夠看到,中國在這些糾紛中的態度單純而專注。中國沒有通過它們制造新的地緣政治結構,也沒有將圍繞海上領土的沖突當成擴大戰略空間的前哨戰。中國只是在堅持自己的長期領土主張,而且中國在使用力量方面一直是保守、小心翼翼的。
然而中國的力量是現實存在的,它擺在那里不用,也有釋放效應。美國對日菲越的支持也是現實的,盡管美國聲稱對領土的歸屬“不持主張”,但它的態度已在中國周邊造成了一定外交后果。由于這當中還有第三國相對獨立的主動性,現在要防止上述兩大因素在一個混亂的格局里相互刺激、攀升,嚴重加劇中美的戰略互疑。
中美之間“談心”和建立對危機的管控機制同樣重要。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建立大概要熬一段時間,通過兩國對眾多具體議題處理的不斷積累,讓全球看清它的真實存在。中美關系到今天已經與當年的美蘇關系性質上相迥異,而且時間越多,這種差異會更明顯,它很可能逐漸成為塑造21世紀國際格局的關鍵。
中美民間會不斷涌現危言聳聽的悲觀論調,兩國政府的定力至關重要。中美實現有別于上世紀歐洲大陸和雅爾塔格局下的新型大國關系,這是有全人類意義的政治探索,它將帶給兩國及世界人民的福利再怎么估計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