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黨相互攻訐,糾纏于“究竟是誰失去伊拉克”這個問題。不難想象,因為缺少對美國中東戰略道義感和戰略性的反思與批判,華盛頓這場局限在操作層面的討論得不出什么嚴肅的結論
伊拉克安全形勢不斷惡化。遜尼派極端武裝“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攻占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區,逼近首都巴格達,數以萬計伊拉克人淪為難民。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驚呼,“伊拉克正在返回恐怖和戰爭”。
據報道,此次“名聲大噪”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組織曾是“基地”組織的一個分支,后與敘利亞反對派聯合,目標是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一個跨境遜尼派極端武裝分子的基地。近年來,伊拉克境內不時發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大多帶有明顯的極端宗教色彩,“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發展壯大并非偶然。
伊拉克亂局不僅是中東地區教派紛爭與世俗矛盾的集中體現,也給美國反恐政策的尷尬添加了注腳。美國政府近日的表態甚至顯得有些混亂。華盛頓一邊強調暫不考慮向伊拉克派遣地面部隊,一邊又聲稱不排除其他任何“軍事選項”。
2003年,小布什以反恐為由,不惜發動戰爭推翻所謂“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與‘基地’組織相勾結”的薩達姆政權。2011年,奧巴馬在美軍撤離伊拉克之際宣稱,美國留下的將是一個“獨立、自主和穩定的伊拉克”。但是,高調的言論與殘酷的現實是脫節的。沒有適合的土壤,沒有自生的機能,美國由著性子推行的民主,不過是不堪一擊的軀殼。據統計,伊拉克戰爭之后,在這個只有3000萬人口的國家,成千上萬平民遭到殺害,約400萬人流離失所。
美國打著民主旗號在伊拉克究竟想做什么,世人看得越來越清楚。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比爾林的話一針見血:不過就是“證明違抗華盛頓外交秩序構想的獨裁者將得到怎樣的下場”。一位美國學者則進一步指出:“僅出于意識形態考量,不顧現實態勢,美國派軍隊滿世界推翻獨裁政權的外交政策是愚蠢的。”
新世紀以來,盡管美國中東政策幾經調整,但其毛糙一面始終沒有去掉。由于缺少周密論證,尤其是對一系列連鎖反應的推演,不僅頻頻造成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局面,甚至捅了不少馬蜂窩。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大因素:一是對美國軟硬實力的過于自信,天真地認為有了美國經濟、軍事支持,美國政治制度在中東同樣可以開花結果;二是將中東國家當成美國推行外交構想的政治工具,由于急著打造樣板、開辟“試驗田”,隨之而來的亂局不過是第二位的,如何平定只好以后再說。
現在,美國兩黨相互攻訐,糾纏于“究竟是誰失去伊拉克”這個問題。共和黨指責是奧巴馬的外交失誤導致目前的伊拉克危機,而民主黨稱一切都是小布什當年入侵伊拉克導致的惡果。不難想象,因為缺少對美國中東戰略道義感和戰略性的反思與批判,華盛頓這場局限在操作層面的討論得不出什么嚴肅的結論。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