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軍機24日在東海上空出現相互接近至幾十米的尖銳一幕,日本自衛隊一架OP-3C圖像信息采集機和一架YS-11EB電子偵察機挑釁性闖入中俄早已公布的演習區域上空,該地區同時位于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內。中國軍隊的飛機緊急升空,并對日軍飛機進行驅離。中日相互向對方進行了指責或交涉。
日方作為這次兩軍飛機“異常接近”消息的披露者,做出“被挑釁”的表情,試圖引導國際輿論。而明眼人一眼就能判斷出日方才是真正的挑釁者。為了保護中俄聯合軍演部隊的安全,中方派軍機對日機施行識別和驅離做得對,堅決而且有度。
相互監視對方軍事演習,這種事情的確經常發生,但日方這樣做的時機和進入中俄演習區的深度都傳遞了對抗性信息,它在把中日摩擦朝著出“意外事故”的臨界點推。如果24日的事情成為東海的常態,那么中日關系的惡化不僅升級到新的水平,而且撕開了兩國迎接一場彼此之間疾風暴雨的口子。
安倍在玩懸的,他在給中日對危機的底線管控戳洞。這就是我們從日方行為中接收到的信息。東京在使狠招時拋出的花言巧語,都是說給國際社會聽的,跟日本打交道久了,我們不得不一方面聽其言,但更重視觀其行。
中國軍機24日驅離日本軍機的行動,融進了中方對日本挑釁的真實態度。我們會迎著東京的挑釁而去,而不是避讓,日本人需要研判他們挑釁的各種可能后果。
東海有可能雖風險迭出,但最終保持幸運的和平。但也可能突然出現中日軍機的相撞事件,它將導致的新地緣政治震蕩,日本須承擔政治責任,中方也會坦然接受由此引發的各種不確定性。
日本自衛隊沒有可以在東海放大行為尺度的資本,在中俄聯合軍演面前,它還是應夾起自己的尾巴。如果日本人失去這一基本自知之明,真以“正常國家”心態用自己的軍艦和飛機向中俄軍演示威,或者搞火中取栗的游戲,他們遲早會發現自己已經走在通往新軍事沖突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像以往的東海摩擦一樣,24日的事情又是日方率先向媒體披露,中國再次處于回應的位置。這已是中外輿論戰的常態。中方看來很有必要修改自己的信息披露機制,增加我方率先披露對日及對美摩擦信息的比例。中方作為回應者,無論怎樣組織自己的聲明,其輿論效果通常都不會超過我們先于日方向媒體公布信息的效果。
中日在東海的較量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輿論戰,既是“戰”,中方就需要有適應它的果敢和靈活。中國需要認真總結日本先行發消息、中方對其進行駁斥這一模式讓我們吃的暗虧。
日本政治右傾化已為舉世公認,中國要把東京的各種相關表現、包括海上和空中冒險向世界和盤托出。它們將豐富世人對日本正在放棄戰后和平之路的認識。我們需清楚,中日輿論戰具有戰略意義,它有可能就是中日在東海相持時決定天平朝誰傾斜的那個關鍵砝碼。
東海上空的形勢有那么幾分已經掌握在中日具體飛行員的手里。驅離日本軍機應成為中方演習的重要科目,對各種突發事件我們都應提前就準備好對策。當中日飛行員都升空時,畢竟中國飛行員身后的國家和社會資源都更多。中國飛行員不僅要飛行技術高超,還要有駕馭中國的那些資源、傳遞國家意志的特殊戰略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