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以來,亞洲經過近70年發展,面貌已煥然一新,不僅崛起了一批工業化國家與地區,而且還在涌現一批新興經濟體,后者正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但是,當前亞洲的發展并不平衡。首先是亞洲的經濟活力與其區域政治合作的步伐并不十分合拍。尤其是東亞,政治互信還遠未成為普遍的習慣。日本在近代曾經發動侵略戰爭,嚴重傷害過地區鄰國,還強掠過他國領土;在戰爭硝煙散去將近70年后,它仍在為昔日戰犯鳴冤叫屈,強化對在殖民期間非法取得的他國領土的控制。這些行徑,無疑播下嚴重失信的種子。
其次,伴隨著當前亞洲政壇上的陣陣冷風,西方媒體更在傳播關于“亞洲經濟或將沉寂三年”的判斷。確實,東亞地區在經過長期的高速增長后陸續進入了中高速或中速成長的通道。但這不僅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也同目前全球經濟發展疲軟具有關聯。即便如此,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速度仍然遠超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增長水平,這種勢頭正在日益重塑新的世界格局。
在亞洲經濟有待調整、蓄勢再發之際,人們不禁要問:亞洲當前到底需要什么?
顯然,正是由于亞洲存在諸多關于信任方面的矛盾,這個地區也就尤其需要坦誠對話,正視歷史,恢復信任,共建和平。由于亞洲存在信任赤字,本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勢必受到影響,這也昭示著亞洲區域經濟、投資與貿易合作還有充分的提升空間,包括在地區自貿區建設方面還可大有可為。亞洲需要積蓄建設性的正能量,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有效緩和地區緊張,將國家間關系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人們還要問:亞洲當前究竟討厭什么?
顯然,亞洲應該反對分裂,討厭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拉幫結派的短視行為。像日本惟恐天下不亂,試圖拼湊所謂“亞洲北約”,甚至走到了不惜美化侵略的錯誤道路,已經成為亞洲亂源。當前在亞洲,在堅持團結合作與拉幫結派之間,在堅持正確的歷史觀與頑固維護錯誤的歷史觀之間,已經形成了嚴峻的對峙。任何負責任的國家,任何有擔當的大國,必須出于人類道義,為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近日,國際社會正在聚焦美國總統對亞洲進行的訪問。作為在本地區有著重要影響的大國,美國如何調整其亞太立場,對這一地區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對于亞洲需要的增信釋疑,美國能否予以建設性的合作,不僅和本地區的和平密切相關,而且也將對美國自身的利益產生重大作用。如果美國放遠目光,與本地區各國真誠合作,建設適合亞太地區特點的共同安全與信任機制,它就有可能促進各方共建和平,自己也將從中分獲和平紅利,并成為一個受亞洲歡迎的國家。
相反,如果美國不愿或不能為亞太地區的穩定提供支持,而是在關于本地區的各種歷史與主權的紛爭中采取偏袒的立場,那么它就難以成為亞洲所真正需要的負責任的大國。美國如果為了短期利益而坐視個別盟國把地區推向動亂,那將不僅在根本上損害其盟國的利益,也將最終危害美國自身的廣泛利益。歷史已經一再告訴我們:對侵犯的縱容與綏靖,將最終為其本身的自私自利所累。大國如果如此貽害亞洲,就斷然不會受到亞洲的歡迎。(沈丁立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