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神武天皇東征》是明治時期的浮世繪畫師月岡芳年描繪《日本書紀(jì)》中神武東征的場面。畫面中,神武天皇拿著巨大的弓,上面立著金鵄,在神的光輝照耀下,天皇擊敗了敵兵。此畫于1876年刊行。
每個民族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建立本國的編年和斷代的歷史體系。中國是堯舜禹、夏商周、秦皇漢武……直至辛亥,人民革了皇上的命,皇家敘事到此結(jié)束。事實上,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期間,世界上許多國家終結(jié)了皇權(quán),比如俄國、德國,但日本是個特例,其文明時鐘是以天皇為初始,這架時鐘至今仍在擺動;也就是說從古到今,日本歷史皆以天皇制來書寫和記錄。
看上去歷史悠久的日本天皇制,其實產(chǎn)生得很晚。直到中國唐朝時,日本才有了第一部官修史書《古事記》,正是這部書開啟了日本的天皇制編年史。
《古事記》是日本第43代天皇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編撰的官修史書。太安萬侶記錄了稗田阿禮口誦之“帝紀(jì)”和“舊辭”,以及一些歷代口耳相傳的故事和歌謠,內(nèi)容分為:“本辭”、“帝紀(jì)”兩部分,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從“神代”寫起,講述了宇宙產(chǎn)生神,神生了“八大島”(日本列島),生了天照大御神(太陽神),天照大御神由高天原(天宮)走向八大島的“葦原中國”(人間),戰(zhàn)勝出云神話里的大國主神,直至神武天皇降生。中卷從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寫到第15代天皇應(yīng)神天皇。下卷從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寫到第33代天皇推古天皇。以傳說故事表現(xiàn)了天皇的萬世一襲。
《古事記》此書成于712年。全書采用的古漢語行文和漢字作日語標(biāo)音,構(gòu)成了日本古代書寫的基本文體。《古事記》是日本最早、最重要的“史書”之一,其地位近似于中國的《尚書》。但它畢竟是從口誦變?yōu)槲淖值氖窌瑹o法滿足日本宮廷斗爭和政權(quán)更迭的政治需要;所以,在《古事記》成書的第8年,也就是720 年,另一部籌備已久的官修史書《日本紀(jì)》(后稱《日本書紀(jì)》)問世。
《日本書紀(jì)》由第40代天皇天武王之子舍人親王領(lǐng)銜,組織太安萬呂、紀(jì)清人、三宅藤麻呂等學(xué)人奉敕修。全書以漢文寫成,有“紀(jì)”三十卷,“系圖”一卷,從第一代天皇神武,寫到第41代天皇持統(tǒng),比《古事紀(jì)》多記了8代天皇的歷史,享有“日本之《史記》”的美譽。
如果說《古事記》用神話證明天皇的正統(tǒng)性,那么,更加完備的《日本書紀(jì)》則用歷史證明了天皇的正當(dāng)性。所以,《古事記》與《日本書紀(jì)》被史家稱為“記紀(jì)”二書,成為后世編修日本史的范本。
但不論是《古事記》還是《日本書紀(jì)》,從第2代綏靖天皇到第9代開化天皇之間的八代天皇,僅有年表,卻沒有治國事跡的記載,后世因此稱其為“欠史八代”。這八代天皇的年齡也全是高壽,只有三位低于一百歲的,其他五位年齡皆在一百一十歲以上。顯然,這是修史人,為了填補神武天皇至崇神天皇之間的500年沒有信史的巨大歷史空間,才會出現(xiàn)許多天皇都活了一百多歲的怪現(xiàn)象。而事實上,以史料而論,直到第20代天皇,日本都缺少史料證時他們曾存在過。所以,兩千年的日本天皇制至少有一千年是無可考的,或干脆就是虛構(gòu)的。良子
[責(zé)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