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俗展會在大馬士革舉行。展會由十余個民間組織發起,參展攤位與藝術家來自敘利亞全國各地,展品都是敘利亞民俗、文化與特產的精粹。組織方表示,只要安全局勢允許,活動將在全國巡展,通過對敘利亞民族文化的傳承,喚醒民眾的人文關懷與團結精神。
自敘利亞政府軍在戰場上發起反攻,炮火聲逐漸遠離大馬士革,但經濟與民生問題卻更加突出。敘利亞媒體統計,自危機爆發以來,市場上的部分食品價格漲幅已超300%,6月底敘利亞的通貨膨脹率達200%。支持反對派的阿拉伯電視臺認為,民生凋敝與經濟惡化將先于戰場,成為擊垮巴沙爾政府的最大威脅。
匯率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筆者親歷敘利亞危機一年多,目睹當地貨幣敘鎊兌美元的官方比價不斷貶值,黑市價格更跌得離譜。為了控制匯市,中央銀行出臺多項政策,但每次都刺激敘鎊加速貶值。為此中央銀行不得不一再向市場拋售美元,但收效甚微。有經濟學家指出,單純的政策和貨幣調控并不能治本,民眾對經濟長期走向看衰才是貨幣持續貶值的內因。
當前,對敘利亞經濟打擊最嚴重的兩大因素是外部制裁和戰爭破壞。據統計,危機兩年多來敘利亞外匯儲備已經從180億美元銳減到20億美元。產油量從危機前的日均38萬桶減至2萬桶,為此敘利亞每月不得不支付3億至5億美元從國外采購石油產品。戰亂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安全與監管真空壟斷商品、操縱匯市、走私文物,加速了經濟的惡化。
戰爭直接摧毀了普通民眾的生活。據統計,目前敘利亞約1200萬人處于貧困線以下,逃往國外的難民人數超過160萬人,國內難民約400萬人。活躍于敘利亞各地的阿拉伯紅新月會日前稱,其發放的救濟只能滿足敘利亞國內一半人口的需求,眾多民眾面臨缺糧少藥的困境。危機的蔓延嚴重影響敘利亞年輕一代的發展,超過1/5的學校在戰火中被摧毀,250萬學生無法正常上學。
德國歷史學家蒙森曾說,戰爭重要的是奪取政治上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敘利亞危機因素盤根錯節,戰場形勢僵持不下,發動輿論戰、經濟戰就成了各方新的博弈點。持續的危機,讓民眾盼和平、求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連日來,敘利亞全國多個城鎮爆發了驅除恐怖主義、恢復正常生活的示威游行,各主要黨派也明確表態,反對國家分裂,積極推動民族和解。
敘利亞政府總理哈勒吉日前提出,未來敘利亞重建的關鍵因素是重塑人文精神,在全社會提倡寬容、收斂、愛與對話。雖然戰場形勢依舊撲朔迷離,但如能喚起民眾心中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感,和平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