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應發揮好橋梁作用,讓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人為什么這樣思考和行為
當今時代,智庫驅動著國際思想跳動的脈搏。它是國家戰略、政策的儲備庫,又是社會思潮的引領者;是培養教育人才的基地,還是國際交流對話的平臺。可以說,智庫構成了各國判斷形勢和決策的重要智力支撐。
我與智庫學者有過不少交往,工作中也從智庫成果里大量汲取信息和智慧,深深感到,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在智庫發展上還有巨大潛力和空間,尤其是對中國關注的重大課題和在國際交往中,需要做和可以做的有很多。
比如,中美兩國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不同,在如何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這個問題上,就需要智庫針對兩國現實和思想動態,開展深層次和寬領域的研究,提出好的政策建議。美國有些人認為中國是想當超級大國。事實上,中國人崇尚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觀念植根于文化傳統,中國國家主席訪問特多就體現了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相待的理念。中國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指的是中美不走對抗的老路,對“大國”二字采用“Major Countries”。而美國智庫常用“Great Powers”,這在中文通常譯為強國甚至強權。在中國,大多數人不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強國,更不認同強權。
中美在“大國”二字認識上的距離,增加了理解上的微妙差異。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也源于文化傳統、發展階段和政治基礎等諸多不同。中國的成長需要世界理解,也需要多了解世界,才能走得穩當。對于我國智庫來說,需要多研究和考察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看法和理念上的共性和差異,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并且鼓勵包容互鑒,避免或者減少誤解。
我曾與基辛格博士共同主持一個關于中國話題的研討會,講到中國緊跟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勢的必然性和成功之處,大勢的“勢”字在英文里找不到契合的相應詞,基辛格博士解釋得透徹。他說,“SHI(勢)”是中國政治哲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世界大事的發展方向,就像水從高處飛流直下,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擋。政治家的任務就是判斷“勢”在哪里,帶領人民沿著這個方向前進。智庫在世界大趨勢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觀點理論,對決策參考無疑是非常需要的,尤其中國在這方面有成功的實踐,更可以大有所為。
在美國和周邊國家最常聽到的意見是,希望中國對最新的政策和動態多提供權威解釋和國際包裝。我國智庫應發揮好橋梁作用,讓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人為什么這樣思考和行為,介紹中國的成功道路,我們面臨什么樣的挑戰,等等。我們需要一大批善于向外界說明中國的人才。
中國智庫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興盛起來的,不僅為決策提供思想和建議,也發揮著引領社會思考的重要作用,但與國際上的差距也是存在的。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在全球智庫分布中,中國排第二名,有429個智庫;而美國擁有1823個智庫,是中國的4倍多。在前50個頂級智庫中,43個在西方國家,中國有3家,俄羅斯有1家。在國際學術評估中,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智庫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靠后,在思想創新和國際影響力上差距是相當大的。在最具創新性政策建議、最佳利用互聯網和社會媒體、最佳利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對外關系與公眾參與等項目的全球排名中,均無中國智庫。
當然,國際評估并不完全反映中國智庫水平,多年來中國智庫的各種研究成果對決策做出許多貢獻,國際上對此還缺乏了解,需要多翻譯成外文增進外界的了解。中國智庫固然要學他人之長、加強國際聯系,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也要堅持走符合國情和服務國家決策需要的道路;既離不開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扶持,也需要培育社會對智庫思想產品的重視和尊重,對智庫爭論的寬容和鼓勵。當然,智庫也要多一些建設性的觀點和提議,多關注國家重大政策方向和決策動向。(傅瑩: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