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以到埃及,再到“中東基石”敘利亞……最近,中東地區愈發讓人擔憂了。
經過去年“入聯”的失敗之后,今年巴勒斯坦退而求其次地獲得了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就在人們期待巴以僵局有所突破的時候,以色列的宣告讓世界意識到巴以和談的大門似乎再次關閉了。
當地時間11月30日,以色列內閣宣布,批準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猶太人定居點新建3000套住房。這是以色列對此次聯大表決的第一個反應,結果遭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方批判。
然而,批判再激烈也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實:即便是溫和的巴勒斯坦人也渴望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包括西岸和加沙地帶在內的國家,然而猶太人定居點早已將這個地方分割得七零八落,再建3000套意味著真正建立一個實體巴勒斯坦國的希望更加渺茫。而這無疑意味著巴以距離和平更遠了。
在巴以周圍,也是一片陰霾。
埃及開羅解放廣場上靜坐示威抗議總統穆爾西“擴權”的人群還沒有散去,埃及大學又出現了大批支持穆爾西的人群。自從穆爾西“擴權”以來,埃及一直未能平靜下來。穆爾西12月1日宣布,將于12月15日就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投,并承諾只要通過了新憲法,他立刻就會放棄先前的“擴權”。然而,反對者并不買賬。穆爾西的支持者認為他做了必須做的事情以保衛革命的果實,反對者則擔心他會成為宗教版的穆巴拉克。埃及內部宗教與世俗、自由與保守等各方勢力的分裂似乎毫無彌合的趨勢。
再看敘利亞。12月1日,“敘利亞全國反對派與革命力量聯盟”在開羅舉行首次會議,明確將組建臨時政府。然而,這個匆忙組建的、得到西方認可的“聯盟”內部矛盾依然難以調和,而且在戰場上也陷入被動局面。敘利亞將會怎樣?沒有人可以給出確切答案。《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那么推翻阿薩德將無法帶給敘利亞秩序,而一個失序的敘利亞將會讓整個中東陷入混亂。
距離突尼斯小伙自焚已經過去了快兩年的時間。中東,卻依然令人感覺到刺骨的寒冷。(張紅)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