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在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稱,奧運獎牌榜從側面折射出21世紀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發展的變遷趨勢。
文章說,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比拼獎牌數量是常規動作,但近幾年的夏季奧運會已演變成中國與美國的賽跑。美國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獎牌榜上取勝。4年后,北京在自己的主場反超美國。很多評論員將這種轉變視為美國經濟衰退、中國經濟崛起的象征。另外,“G7國家”和“金磚5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也能體現出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
在最近的4屆夏季奧運會中,“G7國家”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一直力壓“金磚5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但差距正在顯著縮小。1996年,“G7國家”囊括了38%的金牌,是“金磚5國”17%份額的兩倍還多。到2008年,“G7國家”贏得32%的金牌,而“金磚國家”獲得金牌的比例上升到26%。
路透社回溯了1896年雅典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來的獎牌數據,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趨勢。總的來說,過去的116年可大致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上半葉。不管是在奧運賽場上,還是在現實世界中,絕對是由西方世界主導的時期。那時人們對“金磚5國”這個2001年才出現的名詞還聞所未聞,且“金磚國家”中只有印度和南非正常參加奧運會。
第二階段是二戰后的30年。蘇聯體育力量的壯大幫助“金磚國家”追上“G7國家”的腳步。由于在這期間中國對奧運會的抵制,“金磚國家”95%的獎牌是由蘇聯爭取到的。
第三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這段時間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數據比較明顯:蘇聯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贏得了39%的金牌,而美國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贏得了37%的金牌。
第四階段是最近的20年間。“金磚國家”和“G7國家”之間的競賽日趨顯著。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重新以單一國家身份加入競爭。而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的缺席之后,也于1984年開始重回奧運賽場。這些變化都讓兩個集團間的比拼更加激烈。
不管是在奧運賽場上還是在現實世界中,“金磚國家”近幾年的實力一直在壯大,其領頭羊就是中國。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量超越俄羅斯,位列“金磚國家”之首。
雖然奧運賽場的表現并不能說就是世界經濟形勢的翻版,但路透社在文章的最后依然強調:“當你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星期中欣賞運動員精湛球技和讓人驚嘆的力量時,也要多留神地理政治的悄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