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希拉里 克林頓一年一度的亞洲行此刻正在上演。一周時間里,阿富汗、日本、蒙古、越南、老撾和柬埔寨都將留下希拉里的身影。與希拉里此前的亞洲行相比,這次例行訪問既是一場“環華游”,同時也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下的一次“求合游”。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一名跟隨希拉里亞洲訪問的國務院高級官員日前表示,希拉里此行的目的不是“拉攏”東盟國家搞對抗,而是尋求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盟國家的合作。
這名不具名的國務院官員表示,希拉里此行的目的有三:一是美國與亞太地區保持全方位接觸。不僅包括戰略議題,也包括增進與亞洲各國在商業、人文、教育等領域的交流。
二是向該地區國家表明,美國致力于與中國緊密合作。中美會有競爭,但希望將這種競爭引導到能產生成果的領域。希望表明兩國準備以建設性方式在21世紀開展合作。美方堅決致力于維持一個穩定、建設性、有成效的中美關系。
三是就近來南海緊張形勢表明立場。美希望看到中國與東盟間關于“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取得進展,以緩解緊張局勢。希各方行為不要升級,所有攸關方都應清楚,亞洲的繁榮取決于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12日,希拉里將出席在柬埔寨金邊舉行東盟系列外長會議。她將對南海問題做出怎樣的表態,是外界關注的一個重點。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的聲索國,只提供建議和意見,最終是中國和東盟的事情。希拉里2010年闡明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性原則,2011年表示美國希望有關國家通過合法手段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表達訴求。美方在此次東盟外長會上不會超出這些表述,但會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從目前來看,希拉里此行的“火藥味兒”明顯淡了,取而代之是積極尋求與亞洲各國在經貿合作,“柔性”信號明顯增加。據彭博社援引希拉里在蒙古發表的講話稱,美國在亞洲的經濟投資持續增長,與亞洲在經貿、外交等方面的聯系越來越密切。
《紐約時報》報道認為,美國已經開始認識到,一味在“重返亞太”戰略中強調軍事存在并非上策,加強與亞洲各國經貿領域的合作更有利于自身在該地區發揮作用。
從本月10日到12日,希拉里預計將先后到訪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在訪問越南和老撾時,希拉里都提到了一個詞——“湄公河下游計劃”。該計劃由希拉里和柬埔寨、老撾、泰國及越南外長于2009年7月提出,旨在推動相關國家在教育、環保、衛生和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有分析認為,今年的亞洲行是希拉里落實這些合作的最佳機會。美國欲借此機會加快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往來。(刁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