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日本小學教室一角。資料照片
“擇校”是困擾很多中國家長的難題,也是媒體常年討論的話題。在以“重視基礎教育公平性”而著稱的鄰國日本,其實也有“擇校”的問題,但卻沒有產生太大的社會爭議,這是什么原因呢?
記者的孩子在日本也快到上小學的年齡了。平常在與周圍的日本人或在日華人閑談時,免不了經常涉及如何選擇小學的話題。日本的小學招生采取的是什么制度呢?日本政府是怎么來確保國民在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的呢?本文以本報記者站所在的東京都品川區為例向讀者解讀日本的基礎教育公平性。
日本也有擇校現象
本報記者站周圍有這么幾所小學:第一日野小學是剛剛翻新的,教學樓、體育館、塑膠跑道操場等設施都是最新的,旁邊還有區立文化中心和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第二日野小學又叫日野學園,是一所小學初中一體的實驗學校,該校的硬件條件也不錯,但進入該校的小學部之后一般都要直升其初中部,這對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其他公立初中或好一點兒的私立初中的家長來說不太理想。第三日野小學位于一塊高級住宅區內,該校的家長普遍重視教育并且舍得在教育上花錢,因此該校的學習氛圍被認為是最好的。第四日野小學在一個人氣很旺的大眾超市對面,校舍和操場等硬件設施相對比較陳舊,據說主動選擇該校的家長很少,事實上該校的在校生也不多。此外,不遠處還有一個小山臺小學在整個東京的口碑都非常不錯。聽說該小學旁邊是日本財務省的宿舍區。財務省是日本中央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一個部門,通常只有最著名大學的最優秀的畢業生才能進入財務省工作。不過,并沒有證據顯示財務省利用職權之便為小山臺小學謀取了什么特殊利益。人們普遍認為是因為學生家長們的素質普遍較高幫這所小學贏得了較好的聲譽。
家住第一日野小學學區內的橫井夫人有三個女兒,橫井夫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上第三日野小學。理由很簡單,因為大女兒已經在兩年前搖號進了該校,如果三個孩子同在一個學校會比較方便。住在第三日野小學學區內的楊女士來自中國,因為經濟條件較好且對自己的孩子期待較高,她的目標是小山臺小學或至少是第三日野小學。在與他們交流時,記者發現,日本的小學招生并非嚴格執行學區劃分制度,家長也可以自由選擇同一行政區內的其他小學。但如果申請某小學的學區外兒童太多,則通過公開搖號決定。因此,橫井夫人把希望寄托在運氣上,而楊女士則已經開始積極動員其日本丈夫把家搬到小山臺小學的學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