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歐亞大陸的領導者和重心”,7日,俄新任總統普京在就職演說中重申俄羅斯的這一目標時,他伸開右手作出掌握的手勢;數十分鐘后,這只手第三度接掌了象征俄羅斯軍事威懾力的“核按鈕”;此后的僅6個小時內,這只手竟“火速”簽署了13項總統令。
新總統上任“13把火”,涵蓋了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醫療保障、科學教育、居民住房、種族和諧、國防武裝、政府制度及人口政策。
普京下令8年內增加2500萬個就業機會、對內投資額3年內增速達GDP的25%、6年達到27%等等目標;6年內將居民實際工資提高1.4至1.5倍;降低疾病死亡率,保障藥品供應;加強中小學教育及高等教育,增加科研經費;增加住房按揭貸款,8年內為60%俄羅斯家庭提供經濟舒適的住房;俄武裝力量及軍事機構8年內裝備現代化達到70%;他還簽署一項外交法令,定調俄與美國、歐盟、亞太等國家及地區的關系。
用1小時平靜地完成了就職儀式,用6小時簽署文件,此間輿論評價普京“看起來并未流連于就職的榮耀和人群的掌聲,而是急于出手做事”。
眼下,俄民眾對普京在大選前的7篇競選綱領翹首觀望,反對派則質疑他如何兌現承諾,正如普京在就職演說中的陳辭,“俄羅斯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需以更高的水平和質量去解決問題”,“埋頭做事”的姿態,是對民眾最現實的撫慰、對質疑者最有力回答,亦是總統權威的真正展示。
不過,新總統的“13把火”能否暢旺?還待觀后效。
其一,綜觀普京的上述“一攬子”法令,主要關乎經濟可持續增長、民生問題,可見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仍存在長期、多重的矛盾。
一方面,俄經濟增長仍靠能源出口拉動,“粗放”特征明顯,盡管普京誓言讓俄成為GDP“大國”,但他不能否認的是,俄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與其大國地位完全不相稱,若不改善經濟結構,俄終究無法成為“強國”;另一方面,隨著權力更迭,俄經濟改革陷入“膠著”狀態,是繼續推進市場化,還是回歸國家資本主義?爭論不絕于耳。
其二,普京在當日簽署的外交法令中稱,俄有意致力于改善俄美關系,使之轉向戰略層面的雙邊合作,但不容許美干涉俄內政,且重申,要求美國就導彈防御不針對俄羅斯提供切實的保障。而就在數天前,俄重提美反導威脅問題仍未獲進展,未來俄美摩擦可以預見。普京當日簽署專項軍備法令,亦可見此一斑。
其三,當日簽署的大部分的法令,都需要俄聯邦政府付諸實施,“總理”將是普京最重要的“臂膀”。在反對派聲浪迭起的背景下,未來6年,普京的政治伙伴和同盟至關重要。這亦或是他就職后迅速提名梅德韋杰夫出任總理的原因。盡快完成人事布局,是實現普京政治抱負的前提。
8年前,52歲的普京宣誓完畢后躊躇滿志地走過紅毯,而今,60歲的普京身著與8年前同樣的黑西服、紅領帶,卻在與人群握手后匆匆離去,留下一個低調、忙碌的背影,只因這一次他有不少事需要馬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