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將于今天正式再度就任俄羅斯總統,開始他的第三屆任期,而梅德韋杰夫也被提名任總理。“梅普組合”以“易位”方式實現國家領導人更替宣告完成。對西方持強硬立場的普京再度出任總統,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極不樂見。俄羅斯這次大選的前前后后,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美俄矛盾的尖銳性和美俄關系的復雜性。
從普京于2008年推薦梅德韋杰夫競選總統、自己改任總理以后,美國就開始采取措施,力圖阻止普京再任總統。華盛頓“褒梅貶普”,挑撥兩人關系,后又動員梅德韋杰夫競選連任,完全不顧忌梅普兩人原達成的事先商定總統人選的承諾。當梅普商定由普京出面競選下屆總統后,美國更加露骨地插手俄大選。它資助多個非政府組織,而且還特意派出一位擅長“人權外交”的人士出任駐俄大使。美方趁著統俄黨在杜馬選舉成績不如預想之機,唱衰普京,接著又以反對選舉不公為由,持續煽動街頭抗爭,以期阻撓普京順利當選。當普京當選已成既定事實后,美國總統奧巴馬不顧外交禮儀,遲遲不予祝賀。直至今年3月首爾核安全峰會時,他還別有用心地對梅德韋杰夫表示,梅德韋杰夫任總統期間是美俄關系“最佳時期”。
自從普京于本世紀初出任總統后,俄奉行的對外政策,包括對美政策,基本上是有連續性的,中心思想是重振俄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梅德韋杰夫2008年出任總統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他的執政綱領是“普京過去和現在奉行的政策的直接延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俄經濟遇到困難,為應對這一形勢,梅德韋杰夫提出要進行改革、實現經濟現代化方針,并適當緩和同西方國家的關系。但這并不意味他改變了普京原來制定的內外政策,而且推行經濟現代化方針也是普京所支持的。雖然梅德韋杰夫在與西方打交道中策略與運用手法上有所調整,但基本對外政策并未改變,也就是說梅普兩人之間并無根本性分歧。然而,美國以為有機可乘,極力挑撥梅普關系,以期實現阻止普京“東山再起”。其結果適得其反,促使普梅提早決定以“易位”方式實現領導人更替。
盡管俄反對派在美國支持下進行街頭游行,但普京仍然以超過63%選民支持當選總統,這不是偶然。首先,普京的復興強國政策主張,符合大多數俄羅斯人民的愿望。去年初剛開始議論俄羅斯下屆領導人時,英國《每日電訊報》就曾發表評論說,對普通的俄羅斯人來說,普京仍然是更受歡迎的領導人,他的強硬姿態和反西方立場同大部分俄羅斯人合拍,多數民眾認為普京是“俄羅斯強國地位的捍衛者和俄羅斯未來安全的保護人”。梅德韋杰夫也公開承認普京在民眾中間享有更高聲譽。
再有,普京制定的內外政策已見實效,讓絕大多數民眾得到了實惠。俄羅斯經濟2011年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居民名義工資在2008年至2011四年內增加75%,扣除通脹實際增長18%。此外,俄羅斯是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大國,各方面的人才濟濟,工業有相當的基礎。實踐表明,盡管俄經濟還在比較大的程度上依靠輸出資源,但是它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具有優越的條件,是大有潛力的。
雖然普京的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5日表示,俄羅斯打算以平等為基礎,在發展與美國關系方面邁出更大步伐,“走得更遠”。但是,普京的對外政策,可從他在2月27日發表的題為《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外交政策綱領性文章中見端倪。這一文章的一大特點就是突出抨擊美國和北約的國際政策和對俄政策。聯系到俄羅斯在反導、敘利亞、伊核等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它大力加強同中國、印度等“金磚國家”的關系,未來美俄關系不會有多大改變。因為,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美國全球戰略重點如何調整,美國想在不改變從戰略上擠壓俄羅斯方針的前提下“重啟”美俄關系,是沒有什么希望的。(丁原洪 中國前駐歐盟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