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核安全峰會于昨日落下帷幕。此次峰會聚集了53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或代表,是核安全領域的一次重要會議。通過與會各國共同努力,會議提高了國際社會對核安全的認識和關注,擴大了國際社會對于核安全的共識,應當說取得了積極成果。
辯證看待核兩面性
胡錦濤主席在會上發表講話,提出四項主張,全面、平衡地闡釋了中國在核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其中第一條就是“堅持科學理性的核安全理念,增強核能發展信心”,這是有的放矢。去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之后,世界各國人民對核能安全的關注提升,一些國家宣布將棄核,核能發展前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軍備控制與不擴散研究中心主任顧國良分析,在此情況下,提出科學理性對待核能發展,具有很強現實意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嵎生表示,加強核安全與各國和平使用核能之間不存在矛盾,我們應該辯證地理解。首先,作為重要的綠色能源,每個國家都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利;其次,每個使用核能的國家都有保證核設施運行安全的義務,避免出現福島核泄漏之類的事故;第三,每個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都應該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一些有核國家不能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旗號,行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宗旨之實,這不利于創造和平使用核能的國際大環境。
胡主席提出的“標本兼顧、綜合治理,消除核擴散及核恐怖主義根源”的主張,也體現了中國的獨立見解。王嵎生認為,一方面,國際社會應該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平利用核能提供方便、創造條件,而不是一味無理地打壓;另一方面,與西方一味強調防范和打擊不同,中國更注重對核擴散、核恐怖主義這類安全威脅根源的治理。核恐怖主義與其他恐怖主義一樣,都與國際大環境有關,要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熱點問題和國際爭端。
顧國良表示,核恐怖主義和核擴散對于各國威脅程度不同,對于美國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源于美國的全球存在;而對很多發展中國家,這種威脅相對不那么迫切,而消除貧窮、落后和國際關系中的敵視則是他們更關心的,這些問題解決了,核安全問題也就更易化解,這也是正本清源的辦法。
公報呼應中方主張
峰會通過《首爾公報》,內容涉及11個領域,提出了13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公報重申,加強核安全不應損害各國和平開發利用核能的權利,這也與中方主張一致。
此次峰會取得了一些具體成果,顧國良認為,一些國家承諾減少使用高濃縮鈾就是一項重要進展;另外,峰會還起到普及核安全文化,提高核安全意識的教育作用,具有長遠意義。
當然,公報提出的只是基于政治和道義的非約束力承諾,不具有法律效力,在執行力上有一定的缺陷。不過,對于未來世界核安全局勢,王嵎生持謹慎樂觀態度。一方面,這取決于各國能否按照公報要求,積極落實各項承諾或鼓勵措施;另一方面,取決于美國等西方國家能否在使用核能方面不搞雙重標準,能否在應對核恐怖主義方面做到標本兼顧,而不是一味施壓與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