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的日本《大眾周刊》,在封面推出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中國購買美軍基地實態”。翻看其內容,不過是這樣幾點:第一,據當地房地產人士介紹,新加坡一家企業最近在沖繩美軍嘉手納基地附近開設了一個事務所,從事周圍土地的買賣。有許多中國人在這個事務所購買了土地。第二,沖繩美軍基地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屬于民有。截至2009年3月底,這些地權者中有231人是外國人,其中很多人的名字看起來像是中國人,他們購買土地的件數和面積都在增長。
僅僅憑借著這樣兩點似是而非的內容,該報道就洋洋灑灑寫了兩頁,其中還有“日本防衛的危機”、“沖繩發生重大變化”、“美軍基地已經被中國買下了”、“沖繩要被占領?”等大大小小奪人眼球的標題,充分顯示出一些日本媒體的“三俗”。
其實,類似的新聞,1月27日《產經新聞》就出現過,并且說中國人這種積極購買是從5年前開始的,同時以美國國防部日本部部長著書中指出的“中國商務部正通過相關企業在沖繩購買地產”,進行佐證。
對于這種模棱兩可的報道,我們無法確認事實。但是,透過這些報道,卻可以看出時下日本人的一些心態。
首先,一種糾結矛盾的心態縈繞心頭。從2011年開始,經過沖繩的多方努力,日本政府決定降低中國游客的入境門檻,凡是從沖繩進入日本的中國游客,可以領取3年多次入境簽證。顯然,日本政府希望借助中國游客的錢包,為沖繩經濟提速。但是,從有關中國人購買美軍基地的報道可以看出,日本一方面是想分享改革開放后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財富,另一方面又謹慎地提防中國人。他們是一只手想從中國人的錢包里面掏錢,另一只手握著拳頭。這種矛盾的心態在日本的政界、媒體界普遍存在。
其次,一種鎖國抵御的心態暗暗滋生。日本自稱是一個法治國家。筆者在采訪日本多位高官的時候,他們都表示,日本實行的是市場經濟,中國人在日本購買地產、房產,并不違反日本的法律。但是,也有一些日本政客打著為日本未來憂慮的旗號,在國會積極活動,要求修改有關法律,試圖通過立法等拒絕中國人在日本購買房地產。實際上,盡管日本口頭上喊著“平成開國”,真正要做的是進一步拓開他國之門,更多地出口日貨,而不愿意把日本的國門完全打開。這樣,稍微有中國人購買日本房地產動向,日本媒體就會作出夸張性的表述。
再次,一種悲觀茫然的心態無法拂去。一位日本企業家曾經深有感慨地對筆者說,“現在,日本能夠賣給中國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今后,日本可能也就是地產、房產、水資源、森林資源等對中國人還有吸引力。當日本沒有東西可以賣給中國人的時候,也就真的是‘日本丸’要沉沒的時候了。”當中國有人購買沖繩房地產的時候,這種悲觀茫然的心情就通過媒體凸顯出來。
其實,面對中國的發展,日本完全不必如此心境復雜。回首歷史,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日本在中國做了各種方式的投資,但最后也沒有能夠“買下中國”。今天,一些中國企業家和個人在日本投資購置房地產,最終也不可能“買下日本”。反之,通過這種買賣,讓當事者獲得“雙贏”,才是正確有效獲得發展的途徑。當然,要度過這個“心理調整期”,對日本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