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近日表示,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這大概不是外交辭令。因為太平洋必須容得下中美兩大國。現在它就容下了,如果兩國領導人都保持基本的清醒,這種容下的慣性很可能得以延續。它被打斷將是全人類的災難。
中美都有在太平洋共存的愿望是頭等重要的。就中國來說,目前看不出它有“不容美國”的野心。我們很愿意與美國的競爭永遠是良性的。問題更可能出在美國一方。它現在對中國崛起的不寬容表現,已經同它相對于中國的巨大優勢不符。
美國人普遍認為中國的未來“不確定”。當然這不能全怪他們。中國人自己對未來也有不確定感。就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來說,如果中國人都過上接近西方水平的生活,地球能承受嗎?如果中國的發展“停下來”,中國國內能承受嗎?這兩個問題有一定對立性。
但對緩解中國崛起對西方既得利益的壓力,中國大體持理解和積極的態度,并做了力所能及的調整。中國戰略界沒有挖西方墻腳補自己臺面的思潮。中國崛起至少目前是在確保基本生活尊嚴層面上的崛起。幾代中國人都不會有存心挑戰美國利益的愿望。
如果說中國“動了”美國的奶酪,那是因為中國人多,塊頭太大。它稍一動,美國就忍不住看一眼自己無處不在的籬笆。
美國人的心情,中國人無法幫著解決。如果美國的經濟優勢確實逐漸萎縮,它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只能通過逐漸適應來消除。中國可以少刺激它,但中國不會為安慰它停止自己的發展。
比如美國對保持自己的“領導權”非常看重,這可以理解。但美國的國際權力觀應當保持基本理性。以少數人口領導這個世界,這本身就是不穩定的。美國保持領導權的鑰匙就在它自己手里,它得繼續強大和先進。它的領導權既非別人能剝奪,也非別人能夠贈予。
美國今天的綜合優勢仍無任何國家可比。美國希望將其固化,這種心態是在害自己。競爭無可避免,有時競爭甚至不是競爭者的愿望,但它還是會發生。美國現在總說“規則”,其實是借口。很多美國精英要的是全世界一起努力,捧美國“贏”。這種局面不可能出現。
美國總要中國講自己的“意圖”。但中國顯然沒有20年以后外交戰略的具體設想。而美國人最擔心的,恰恰是20年以后的事情。這種對話很難進行。讓中國人承認未來的野心,確實沒有。聽中國人打和平的包票,美國人又不相信。
常保太平洋和平大概不容易,常保亞太的太平或許更難。這一切都將取決于美中兩國。完全搞清對方是困難的,但實在搞不清時,別把對方往最壞處想,盡量相信對方并不比自己壞很多。如果還做不到,那就“防人之心不可無”,但“害人之心不可有”,應是太平洋上最后的底線。
中美雙方心有多大,太平洋就有多大。美國是中美之間的強者,它的胸襟更大一些,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