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東盟地區論壇上就南海問題發難以來,中國與東盟關系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了把南海問題“做大做熱”,美國政客頻繁造訪東南亞有關國家;美國軍艦游弋南海。受美國“高調”介入的鼓舞和縱容,菲律賓、越南等國也頻頻出手,致使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在今年的東亞峰會上,上述活動更是達到了高潮。先是菲律賓提出由東盟召開會議,明確劃分南海無爭議和有爭議區域,以建立一個聯合開發區域。菲律賓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企圖與東盟結成“統一戰線”對抗中國,將南海問題多邊化。此外,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提議創建一個關于海上合作的論壇,稱東亞峰會成員和專家們可以利用這個論壇自由交換看法。作為域外國家,日本拋出這個提議除了配合其盟友美國,把南海問題多邊化外,就是想利用南海問題在東海問題上向中方施壓,謀取好處。
當然,菲律賓和日本的圖謀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南海問題是中國與有關聲索國之間的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的問題;其次,解決領土糾紛只能靠當事雙方。柬埔寨和泰國都是東盟成員國,兩國邊界糾紛尚且要靠當事雙方自主解決,南海問題同樣也只能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搞多邊化絕對沒有出路;再次,今年7月通過了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后續行動指導方針,為推進南海務實合作鋪平了道路,為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營造互信基礎,創造良好氛圍;最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當前越南、菲律賓等聲索國和其他東盟國家面臨的第一要務。因此,南海問題的解決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不應該影響各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現代化建設這個大局。菲日兩國提議節外生枝,理所當然遭到東盟拒絕。
南海問題由于其復雜性和敏感性,不會輕易得到解決,但是經過前一階段的斗爭,或許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一是南海問題總體處于可控范圍。美國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插手南海問題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并沒有掀起“大浪”,并沒有在多邊化問題上得手,并沒有動搖南海地區總體穩定的格局,以后也不可能改變這樣的格局;二是中國與東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并沒有受到南海問題的影響,相反在各領域和各層次得到了不斷深化和發展,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三是南海問題的斗爭將是長期的曲折的,但不會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發展無疑會有助于南海問題的解決;四是美國不會善罷甘休,還會繼續運用“巧實力”,不斷翻新花樣,挑起事端,造成中國與東盟之間互相對立和猜忌。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吳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