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11月18日文章】題:印度不是美國的卒子(作者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專家約蓋什· 喬希)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與印度的關系一直緩慢但穩步發展。對美國外交政策專家而言,美印兩國關系不斷發展,其背后原因是相當明了的。首先,兩國都享有民主價值觀。其次,印度這個增長速度最快的自由市場民主國家樹立了一種相對于中國經濟奇跡的增長模式,進而作為一種適當工具來遏制中國軟實力在全球的影響。
此外,中國使得美印加強關系對于華盛頓而言具有戰略意義。從長遠看,美國顯然希望印度成為其緊密伙伴。
但是,雖然這些趨勢指導著今天美印關系的發展,但印度可能會在某個時刻改變方針。
美國對印度應該承擔更大的全球責任的期待從一開始可能就是一個問題,因為印度未必把自己視為可以在全世界復制的一個樣板。在 “阿拉伯之春”之后,印度對于人道主義和民主干預所持的謹慎態度一直是南亞次大陸激烈辯論的話題。
另外,印度對于把自己降格成為美中之間代理人角色并不感興趣。從歷史上看,印度一直主張建立一個多極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印度還試圖抗衡美國的霸權。因此,新德里的對華政策是以印度的國家利益為指導,而不是以一種遏制鄰國的含糊思想為指導。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政策將決定美國與印度未來關系的走向。新德里認為,南亞是印度占主導地位的一個區域,因此認為它有權獲得在阿富汗的發言權。如果美國在制訂撤離阿富汗戰略的過程中忽視印度,那就可能會給美印雙邊關系帶來裂痕。
然而,盡管印度可能是一個新興大國,它仍可能是一個抱有戒心的國家。促使印度承擔更大的全球責任只會疏遠新德里,如果期待印度承擔一個世界大國的責任但又不能使其享受大國的待遇,情況就會更糟。
這種局面的補救措施之一是給予印度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但是,如果美國希望印度成為其伙伴,它還需要在其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中采取更加務實的態度。如果美印兩國的決策者能夠制訂一種建立在共同政策倡議和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戰略,那么兩國關系將繼續得到發展。相比之下,專注并試圖促使印度站在其一邊的做法只會疏遠那些逐步認識到印度不斷增強的地位的新德里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