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說,自然災害中,最能看出一個民族的性格。來泰國任駐外記者不到一年,碰上了50年一遇的洪災。近4個月以來,我對泰國人的民族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泰國被譽為“微笑的國度”,泰國人給世人的印象是平和溫順。當洪災肆虐時,這樣的特性尤顯珍貴。記者上月曾去曼谷臘四臨時避難中心采訪,看到無家可歸的災民沒有一絲急躁的表情,見到記者還像往常一樣雙手合十,臉上綻放出真誠的微笑。
一位男子靜靜地趴在角落的地板上看書。看到我舉起相機,一對母女隨即開心地把頭靠在一起,做出擁抱的姿勢。一片歡歌笑語中,一群家長圍坐在地上觀賞著兩個小女孩逗趣地扭動腰肢跳舞。剛剛領回盒飯的災民查隆告訴記者,這里住得挺舒服。
洪水圍困之下的曼谷市中心,也透露著淡定的神氣。素坤逸的大商場里,是絡繹不絕的購物者;帕拉貢購物中心里可以容納上千人同時進餐的“大食堂”里,依然是座無虛席。
11月4日,曼谷市長簽署撤退令,命令曼谷市部分地區撤離。記者當日在現場看到,盡管洪水已經漲至小腿處,塑料椅子幾乎要在水面上浮起來,街邊的商販依然穿著雨靴在賣蔬果,臉上一副從容悠閑的神色。
街角小吃店前,洪水已經及膝,4名男子依然巋然不動地圍坐桌前,就著冰塊啜著啤酒。街邊小攤前,許多市民在挑選雨衣和雨靴。一名男子極有創意地將塑料小方椅用繩子捆綁在腳下,像踩高蹺一樣笑嘻嘻地涉水過了人行橫道。街對面,兩個孩子正站在街心花園的水泥臺上釣魚!
從容面對災難的另一面,是與人為善、樂于助人。“我們手牽手,互幫互助,決不認輸!”洪水襲來,泰國多家電視臺反復播放著這首《洪水歌》,鼓勵人們伸手相援。泰國抗洪救災指揮中心起先設于曼谷北面的廊曼機場,每天都有上千名志愿者來這里工作。人們排成兩條長龍,快速傳遞著一袋袋救災物品。志愿者叻宋告訴記者:“如果可能,我希望盡可能多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聽說北面的大城府被淹,許多志愿者從曼谷自發地趕往那里,幫助當地民眾清理垃圾。中國留學生凌霄說,她好幾次走在路上都碰到有人在問,是否還有食物,住的地方是否安全。在曼谷西部,人們用小舟一趟趟地將動物運離災區,許多人還幫小狗穿上了帶有氣墊的外套。
在洪災形勢最為危急的10月底,除了飲用水明顯漲價之外,其他商品價格大都維持在正常水平。在曼谷市政府建議部分地區的市民撤離后,通往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的路上,汽車排成6行整齊有序地前進,像列隊接受檢閱一般。一些曼谷公寓樓還特意騰出高層的車位,讓外面的人把車停在樓上,避免被淹。
隨遇而安的泰國人在面對強壓時,表現出了極其堅韌而又從容樂觀的一面。當洪水退去,相信他們也一定會以同樣的從容樂觀精神開始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