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戰事接近尾聲,人們自然將焦點對準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敘國內沖突仍在繼續,美歐等國領導人明確要求總統阿薩德下臺。面對不斷加大的內外部壓力,阿薩德政權能撐多久?北約能在敘利亞復制“利比亞模式”嗎?阿薩德目前依然控制局面,外界想象中的內部分裂和軍隊倒戈并未出現,各色反對派至今沒有形成被廣泛認同的聯盟,抗議民眾在轟轟運作的國家機器前沒有勝算,敘利亞也沒有誕生它的“班加西”。若無強有力的外部干涉,很難想象阿薩德會重蹈卡扎菲的命運。
有傳言稱北約正在制定針對敘利亞的作戰計劃,但美國及其盟國均表示目前不會進行對敘軍事打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蘭表示:“敘利亞人民選擇用甘地和馬丁?路德?金的和平方式向當局表達訴求,軍事行動對各方而言都不可取。”有分析認為,就軍隊的戰斗力和忠誠度而言,敘利亞遠在利比亞之上。未知的戰爭規模和可能引發的地區亂局,令西方在動武前不得不慎重考慮。
但既定目標已定,軍事干預暫不可行,美歐將如何扳倒阿薩德政權?
擴大制裁規模成為現實之選。伴隨著直接要求阿薩德下臺的呼吁,美國已經開始對敘利亞實施迄今為止最為嚴厲的制裁,在前期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對其金融機構和國有能源企業進行限制,試圖切斷阿薩德政權的經濟來源。
實際上,受長期關系交惡和制裁影響,敘利亞與美國直接貿易額很小。2009年,對美出口僅占敘出口總額的0.2%。而在能源領域,盡管也有包括IPRMEL在內的少數美國石油公司在敘從事勘探等業務,但對敘利亞整體石油工業影響不大。據美國能源信息局和敘利亞石油部數據,2010年敘利亞平均日產石油約38萬桶,平均日出口14.5萬桶,其中94%以上都運往了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國家。所以,美國針對敘利亞出臺包括能源領域的制裁措施,象征作用大于實際意義,更多是希望發揮領導作用,令歐盟國家跟進效仿。一位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如果歐盟成員國采取行動切斷對敘利亞石油的進口,將對阿薩德政權造成巨大壓力。”
敘利亞原油出口不足世界石油消費總額的0.2%,可謂微不足道。但這份石油收入對本不寬裕的阿薩德政權卻至關重要。據粗略統計,石油收入占敘財政的20%—30%。受動蕩局勢影響,敘利亞國內經濟發展幾近停滯,旅游業重挫,海外投資銳減,加上新增大筆補貼福利和軍事開銷,敘財政已嚴重吃緊。倘若被歐洲切斷石油收入,品質較低的敘利亞原油短期內也很難在國際市場上找到替代買主。所以可以想象,一旦失去來自歐洲的石油收益,阿薩德的日子將會更加艱難。此外,由于冶煉能力限制,敘利亞還不得不大量進口成品油,制裁如果生效,敘國內石油供應無疑會面臨巨大需求缺口。
目前,是否效仿美國對敘利亞石油等領域進行制裁,歐盟內部還未形成一致意見。除經濟因素外,英國等國擔心若制裁生效,阿薩德政府必將相應減少食品和燃料補貼,這將對敘利亞普通百姓和中小企業造成傷害。另外,除荷蘭殼牌、法國道達爾等歐洲大型石油企業外,來自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石油公司在敘利亞也有大量投資和項目。當前國際社會對待敘利亞問題態度不一,美國所期待的制裁力度較難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