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樓前再次出現抗議該臺過度播放韓劇的游行,參加者多達6000人。據統計,2004年以來富士電視臺通過大量播放韓國電視劇及綜藝節目,連續六年蟬聯收視率冠軍,其平均每周播放的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總時長超過40小時,遠遠高于日本其他電視臺。被貼上“不愛國”標簽的富士電視臺感到有點委屈,為追求收視率和迎合觀眾的需要播放韓國節目似乎無可厚非。
韓國積極推行“文化立國”戰略,以影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已成為韓國經濟的重要支點。“韓流”不僅賺取了商業利益,也推廣了韓國文化。以韓國料理、韓國綜藝節目和韓國電視劇為主要代表的“韓流”風靡亞洲,在一些歐美國家也逐步贏得市場。
有趣的是,“日流”在韓國也一度十分流行。以動漫、影視為主的日本文化產業起步較早,曾一度居于全球領先地位,至今在全球播放的動畫片中仍有65%出自日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影視作品如日中天,吸引了大批追隨者。盡管韓國對此表示過擔憂和抗議,但是并沒有簡單排斥,而是加強對日本文化產業的研究和學習。數年后,韓劇逐漸火爆,日本影視作品則風光不再。日本博報堂公司去年在亞洲十大城市(不含日本城市)的調查顯示,除了在漫畫領域仍保有霸主地位,日本在電視劇、電影領域已被韓國和歐美擊敗。
日本與韓國對待外來文化頗有相似之處。兩國歷史上都擅長吸收外來文化,并為己所用、改進創新,形成新的本土化特色。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本土特色和衍生出的文化產業倍加推崇、悉心呵護。曾有學者指出,由群島組成的日本,地理上顯出隔離的特征,這種隔離使日本人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感,“能敏銳地意識到來自外部的任何刺激”。富士電視臺事件也許正是感受到了“刺激”的日本人以自己的方式做出的反應。自我意識推動了情緒化舉動,不過情緒化舉動的效應還有待觀察。與富士電視臺樓前的抗議活動相對照的是,韓國正在給來自日本的原創作品換上自己的包裝。面對韓國國內影視劇市場的激烈競爭,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北條司的《城市獵人》創下了近20%的收視率。
對本土文化的保護是必要的,尤其是面對強大沖擊的時候。但保護本土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情緒化的拒絕,而是在本土文化基礎上加快借鑒創新的腳步。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傳播是文化走向多元與開放的基礎,而多元與開放才能增強文化的吸引力,使其煥發新的光彩。這就要求人們擁有世界眼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吸取養分,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