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聯盟—2”型運載火箭將6枚美國衛星送入軌道。圖為火箭發射現場。人民圖片
航天業的產業化可以使其發展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產品質量和服務更好。鼓勵民間企業開發航天新產品、大力推廣太空旅游、積極發展衛星導航系統和搶占國際衛星發射市場等,都是航天領域產業化的具體體現。
開發新產品 民間企業挑大梁
航天飛機時代落幕之際,美國航天局表示,今后將集中資金和科研力量開發新的運載工具,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和人員等仍有實際用途但在技術上已顯“過時”的工作將交給民間企業完成。
在2012財政年度中,美國航天局已加大了對商業載人飛行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今年4月,美國航天局與波音、內華達山脈、太空探索技術和藍色起源等4家公司簽訂了總額超過2.69億美元的合同。這4家公司獲得了美國航天局的商業載人航天項目訂單,正著手開發商業太空飛船。其中,內華達山脈公司已確定研發“追夢者”號軌道航天器,藍色起源公司研發小型民用航天器,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太空艙”將在今年11月底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并在12月初實現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試驗。
據熟悉美國航天工業的人士透露,目前在加州等地正涌現出許多與商業載人航天項目相配套的中、小公司,這有利于拉動美國航空領域專業人才的就業,特別是吸納航天飛機項目終止后的大量失業人員。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航天飛機項目時,便曾極大地拉動了洛杉磯及其周邊地區的就業,類似景象有可能重現,只是規模要小一些。
美國航天局今年5月表示,他們正耗資50億美元,建造一種適于長期太空旅行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艙,有關的研究工作已持續多年。實際上,這種新型多功能太空艙就是布什政府時期“星座計劃”中的“獵戶座”飛船,也是“星座計劃”中唯一保留下來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