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結束對中國的訪問返美。在華期間,他首次近距離接觸了中國海陸空三軍,發表了許多令人關注的言辭。本網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
中國軍方必會保護好國家戰略機密
時殷弘表示,今年年初以來,中美軍事交流全面恢復,在短短半年有了非常引人注目的進展。馬倫此次訪華是中美兩國政府共同磋商決定的。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期間曾參觀了美軍的高級指揮機構,讓馬倫參觀二炮是一種“禮尚往來”,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讓二炮保持神秘。憑借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經驗和責任感,他們一定會保護好涉及國家安全的內容。
他指出,參觀二炮是中國政府單方面做出的決定,并非應美國的要求。這表明中國正在積極提高軍事透明度,積極應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關于中國軍事透明度的抱怨,在這方面也變得更有經驗,更有自信。
談到美國的態度,他指出,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包括馬倫上將都贊揚了這次行動。將來,中國軍方會讓美國軍方看更多內容,但肯定也是出于中國單方面的決定,而不是因為美國的請求。過去、現在、將來,中國政府和解放軍一定會在可能條件下既做好軍事外交,又能保護中國的核心或非核心的戰略戰術機密,只要這些機密確實是中國根據國家安全需要界定的。
美國并未承認也不愿中國成為戰略強國
馬倫在人民大學演講時提出,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而不是崛起中的大國。對此時殷弘的態度是,這一提法并不新鮮,美國總統尼克松、克林頓、布什、奧巴馬都曾說過。如果定義寬泛,突出中國目前特別強的方面,忽略較弱的方面,這是一個事實。
他指出,美國這一表態是有選擇性的。看看美國對臺軍售、干預南海的行為,以及在中國戰略軍事區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活動,在世界歷史上,沒有一個戰略大國會對另一個戰略大國做出這樣的行為。這證明美國并未承認也不愿把中國當做戰略大國。
他強調,幾乎所有場合,美國官員在談到“中國是個大國”時,緊隨其后的都是中國應承擔更多責任。這個責任是美國定義的,要求中國在做了很多之后繼續做更多。這個更多有利于美國,不利于中國。中國政府會自己決定承擔哪些責任,要考慮中國利益、能力、中國人民的看法等等。
他說,馬倫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中國是全球經濟引擎”。美國不斷施加壓力讓中國擴大美國在華投資市場準入,同時繼續對臺軍售,在軍事上卷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于南海主權的爭端。中國有了第一架隱形飛機,美國政府內外無一不神經過敏,盡管美國有多架隱形飛機。這不免讓人認為,美國只希望中國提供經濟利益,不想讓中國得到應得的戰略權利。
馬倫態度展示美國堅定干預南海立場
此次訪問中,南海問題無疑是不得不提的重點,馬倫和陳炳德在記者會上就這一問題的針鋒相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對于馬倫與陳炳德針對南海問題的表態,時殷弘表示,馬倫的態度很友好,語言十分外交辭令,但是傳達的政策非常清楚堅定,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
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聲明,建議由美國進行調解,通過“多邊方式”解決南海島嶼主權爭端。馬倫此次訪問無疑再次表明了這一立場,即堅持美國干預東南亞某些國家同中國的南海爭端,堅持在中國戰略軍事區不斷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活動和戰略情報搜集活動。馬倫多次使用“全球公地”這個詞用以混淆是非。正因為如此,陳炳德用很罕見的直率言辭強調美國與越南、菲律賓進行聯合軍演是極不適合的,態度非常強硬。
時殷弘表示,在重大基本爭端問題上,無論是對臺軍售還是美國干預南海問題等,中美雙方并未取得實質進展,這種戰略性分歧將在中期、中長期、甚至長期意義上伴隨我們,但這些爭端不一定會頻繁演化成危機。中美可以控制爭端,增加更多交流和合作項目,發現另一些合作潛能較多,較少分歧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