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立“網絡藍軍”又受到西方媒體的質問,但西方輿論的騷擾顯然動搖不了中國加強網絡防護能力的決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國家安全與互聯網關系日趨緊密的時代,中國應理直氣壯地加強捍衛本國網絡空間安全的能力,把中國互聯網的命運從別人的手中奪回到自己的手里。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中國是互聯網技術的弱國,全球互聯網的根服務器一臺也不在我們這里,全球域名管理中國插不上手,但在西方輿論的描述中,中國被說成互聯網世界的“孫悟空”,美國及歐洲遭遇的網絡襲擊,攻擊發起地常常被指向中國。
我們有理由懷疑,對中國的這種輿論抹黑,是美國為發展更強大網絡打擊能力制造的輿論鋪墊。為提升本國軍力而宣揚外來威脅,美國對這樣的操作已經駕輕就熟,由于美國的宣傳機器十分強大,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把假的說成真的,或者把一枚鵪鶉蛋夸張成鴕鳥蛋那么大。
在美國毫無節制發展互聯網攻擊技術的情況下,中國應毫不猶豫地發展信息空間的戰略威懾力,盡管很不浪漫,但當年的“核恐怖平衡”維持了現實和平,中國如果有對網絡大規模攻擊的報復能力,有利于維持信息空間的穩定。這和搞防火墻完全是兩回事,防火墻是條“長城”,它能防小賊,卻抵御不了大軍的進攻。
在建立網絡部隊的問題上,中國一直刻意保持低調,遠不像發展海空軍那樣公開。實際上這反而造成了外部更多的誤解,給西方將中國普通黑客的胡鬧說成是中國網軍的進攻提供了想象空間。必須要記住的是,以適度的方式“大張旗鼓”地進行說明,既是保持必要的透明度,也是威懾戰略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能澄清誤會,消除渾水摸魚的空間。中國國防部26日向《環球時報》獨家回應,中國的“藍軍”不是所謂 “國家資助的黑客部隊”,這樣的說明以后肯定還要經常強調。
網絡威懾力是備而不用的戰略工具。網絡安全需要盡可能多的國家參與進來,建立各國認可的信息空間規范。由于在維護國際信息安全上中美并非沒有共同利益,各國都不首先對他國發動網絡攻擊應當成為國際法。美國等核大國沒有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在互聯網上確立“只報復、不首先進攻”的原則或許會容易些。
互聯網空間充滿是非和陷阱,各國都必須克制,不濫用自己的局部優勢輕率發動非對稱網絡戰。2008年到2009年,美國國防部宣稱自己受到中國的攻擊,并曾認真探討在現實世界對網絡攻擊進行“非對稱”級別的還擊。而最后搞清楚,那不過是美國的兩個黑客跑到中國對五角大樓搞的惡作劇。
然而跟美國談互聯網安全,中國手里必須有牌,強大的網軍必不可少。否則,安全只能是對美國單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