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了。中國銀行面向美國客戶開放人民幣交易、世行首次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跨境貿易結算擴大至全國范圍、中俄實現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和兩國貨幣直接掛牌交易、境外機構可在境內開設人民幣結算賬戶、港交所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合約及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國家外匯中心開展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首度提出推動五國貿易本幣結算等,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經開始“加速跑”。
人民幣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是中國由經濟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重要戰略,而且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人民幣國際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總體戰略布局和重點突破,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風險,當前主要著力點如下:
首先,要積極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和范圍。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積極擴大在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內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通過雙邊與多邊貨幣金融合作協議,擴大自貿區內本幣互換的范圍與規模,妥善安排自貿區內匯率生成與變動、銀行頭寸拋補及清算等問題,提高人民幣的接受度,推進人民幣在自貿區內更廣泛流通;二是積極推進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形成“大中華經濟區”,使人民幣成為該區域內自由流通、共同使用的貨幣;三是積極推進金磚國家之間貿易本幣結算,不斷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
其次,加快構建人民幣回流機制,增強境外居民和機構持有人民幣信心。目前在境外的人民幣數量巨大,如果人民幣只走出去而沒有回流渠道,那么其國際化趨勢將難以持久。在人民幣回流機制建設中,最為基礎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和包括股票、債券和衍生品在內的人民幣金融市場的充分發展。目前應加快發展境外人民幣投資基金(小QFII)、境外人民幣投資境內(FDI)、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回流機制的構建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大空間。
第三,加快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國際清算體系建設。目前在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為了讓境外貿易對象國的政府和投資者愿意持有和使用人民幣,需要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適合地點為香港和上海,兩地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分工與合作,迅速建立和發展服務全球的人民幣國際清算體系和離岸人民幣市場、離岸人民幣遠期匯率市場、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市場等,豐富人民幣境外投資、融資、儲備等各項職能,滿足境外居民和機構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形成境內、外雙軌制的人民幣監管服務體系及有序、可控的良性循環機制。
第四,加快國內金融體系改革步伐,打造國際化的金融監管服務體系。由于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開放程度低,管理機制不完善,國際化的監管和服務水平不高,人民幣跨境投機交易可能威脅國內的金融穩定等因素,這些都會在中長期內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力。因此,必須加快建立成熟、高效、監管嚴密的國內金融監管服務體系,為對接國際金融市場做好充分的內部準備,這樣才能適應人民幣國際化要求。(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石建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