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變局本是一場內生性的社會運動,但當外部力量介入后,它很快演變為一場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打卡”進程的展開標志著美國和歐洲成為這場大國博弈的主角。美歐關系歷來復雜,隨著“打卡”形勢的變化,美歐關系又將朝什么方向發展?
美國和法英等歐洲大國在掌控北非資源、推進地區民主和捍衛西方權威等方面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利比亞的油氣儲備在全球能源版圖中分量可觀,其經濟和戰略價值顯而易見;眼見已成勢頭的地區“民主浪潮”在卡扎菲對反對派的窮追猛打中戛然而止,美歐也不能坐視不管;而且,在世人普遍認為西方世界整體衰落、非西方國家群體崛起的背景下,他們也急于借此機會“露露牙齒”。這些共同的利益與考量是他們聯手“打卡”的重要動力。
但這些共同之處并不能掩蓋雙方在地緣政治方面的深層分歧。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的地緣戰略中,北非都是一個極為關鍵的節點,而雙方在這一區域的根本利益是競爭性的。因此雙方的“統一陣線”并不穩定。
在美國的地緣政治版圖中,北非是塑造歐洲發展空間的戰略抓手和規制其進入非洲的重要門戶。作為“全球領導”,美國需要防范來自所有其他大國對自身地位的潛在挑戰。塑造這些大國的周邊發展空間,是很重要的地緣應對手段。為防范俄羅斯依托周邊重新崛起,冷戰后美國一直通過北約東擴、經濟滲透、政治改造等手段經營前蘇聯國家,擠壓俄周邊戰略空間;美以反恐為契機大舉進軍阿巴兩國,客觀上也將南亞分割成“美國的南亞”和“印度的南亞”,有力“引導”印度在南亞“做大”的勢頭;為防止中國、日本通過整合周邊和推進地區一體化削弱美主導地位,美國在亞太地區采取一系列投棋布子的戰略舉措;美國對拉美的長期全方位經營,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新興大國巴西的周邊發展空間;美國對中東的長期布局,更擠壓了其他大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理,歐洲雖是美國盟友,但一個日趨一體化并不斷向周邊拓展的歐洲同樣也是美國需要防范、甚至是最需要防范的對象。利比亞、突尼斯、埃及等北非國家,正好是歐洲國家南下非洲的必經之路,其在美國對歐地緣戰略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從歐洲方面看,二戰結束以來,英法德等曾經盛極一時卻日趨沒落的傳統工業強國也在努力尋找復興之路。歐盟的成立就體現了這些國家聯合圖強、東山再起的戰略目的。而歐洲的再崛起也需要一個有利的周邊依托。在東面,歐盟成功借助美國之力,在合力應對俄羅斯的過程中順利實現“東擴”;在南面,則通過“巴塞羅那進程”推進“新地中海政策”,在“南下”過程中全方位強化同北非鄰國的關系。對歐洲而言,對北非的經營、滲透與改造,可為歐洲實現全面崛起找到強有力的戰略支撐。非洲是一塊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土地,將北非打造為自家“后院”,對歐洲在多極世界中站穩腳跟和實現經濟政治全面復興,具有戰略意義。
所以,基于目前對利比亞政權更迭的共同利益,美歐尚能同舟共濟;未來一旦形勢變化,美歐矛盾勢必上升。我們甚至可以大膽設想,若美國最終將非洲司令部建在利比亞,那么該地區的地緣格局將發生對美歐關系影響極為深遠的重大變化。當然,在北非的競爭只是美歐關系的一部分,在防止“第三方”涉足非洲的問題上,美歐有著更為深切的戰略共識。另外,鑒于雙方在全球層面的利益攸關程度和相互之間的傳統聯系紐帶,斗而不破或將是二者在北非最有可能出現的關系狀態。(王鴻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