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3月9日評論版頭條文章:未來5年,“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國際戰略格局加快轉換,中國崛起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復雜的挑戰,中國外交務必強化戰略運籌,抓住并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穩步推進和平發展,為《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塑造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面向未來5年的中國外交新戰略包括五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國際形勢的準確研判。中國總理溫家寶于2011年3月5日對全國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5年中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而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極其復雜”。
新戰略的第二個層面是外交目標,其服從與服務于中國在“十二五”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總目標,并應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為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新戰略的第三個層面是方針原則,《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指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此外,中國外交方針原則還應包括以下四點:一是堅守自身“發展中大國”定位,對外承擔責任仍須量力而行;二是堅持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方針不動搖,應反復強調,“韜光養晦”不是隱忍待機與陰謀詭計、而是謙虛謹慎與光明磊落,“有所作為”不是一味強硬與忘乎所以,而是積極進取與增強主動。“韜光養晦”與“有所作為”是一個整體,應辯證把握、統籌兼顧、靈活運用;三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強中央統籌與部門協調;四是明確國家利益的輕重緩急,對“核心利益”與其他利益區別對待。
新戰略的第四個層面是外交布局,未來5年,中國外交將以“四個布局”為基礎、全方位穩步推進對外合作。
一是“大國外交”,《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保持與主要大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積極推進對話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其中,中美關系仍將是“重中之重”,中美已共同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的新定位,未來5年中美仍應“增信釋疑”,擴大合作面、管理競爭面,力爭“良性互動”、“共同進步”。
二是“周邊外交”,周邊是中國崛起的“地緣戰略依托帶”,也是“崛起重心”,當前及未來5年,中國的周邊外交應承前啟后、與時俱進,包括:將“睦鄰外交”“升級換代”,既要以經濟合作為基礎,又要大力拓展安全對話與合作,爭取“經濟”與“安全”協調推進、兩個“輪子”一起轉;強化危機管理,防止矛盾激化與爭端失控;與周邊國家強調團結、和平與穩定,防范“域外國家”在中國周邊利用或制造矛盾、離間中鄰關系;積極穩妥應對朝鮮半島、海洋爭端等地區“熱點”與“難點”,增強戰略主動權;針對美國“戰略東移”與“重返亞太”,以中華韜略化解美國“巧實力”,爭取中美在亞太“和諧共處”。
三是“發展中國家外交”,中國將堅守“發展中大國”身份與定位,防止西方大國分化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系,積極拓展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發展中新興大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
四是“多邊外交”,《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在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多邊外交是“舞臺”與“競技場”,中國將積極參與G20進程,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在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中維護自身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不斷增進國際話語權,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新戰略的第五個層面是外交領域與手段,應創新與完善“領域外交”,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包括積極開展經濟外交,穩步推進“走出去戰略”,有效維護不斷增長的海外利益;積極開展文化外交,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積極開展軍事外交與國際安全合作,增進戰略互信;積極開展公共外交,尋求更多的國際理解,塑造良好國際形象。
展望“十二五”,中國“大外交”將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通過戰略與機制創新,繼往開來,再創新的輝煌。(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向陽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