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連續兩年發表關于互聯網自由的演講,宣揚美國的互聯網自由,并對多國互聯網監管進行指責。對希拉里的兩次演講做一下對比,結合近年各國發生的網絡事件,就可判斷出希拉里所作演講的險惡用心,并揭露出隱藏在“希拉里式自由”背后的虛偽性。
倡導“自由”的美國政府在做什么?
美國政府歷來喜歡拿民主、人權、自由說事,并以此批評其他國家沒有民主、剝奪人權、限制自由。在談到近期發生的中東事件時,希拉里表示,無論這些行動讓我們倍受鼓舞或義憤填膺,均是我們的價值觀使然。希拉里所說的價值觀只是符合美國政府利益的價值觀,它既不能代表中東國家人民也不能代表美國民眾。希拉里的“倍受鼓舞或義憤填膺”不過是中東事件是否符合美國政府利益的情緒表達罷了。
近年來,美國頻頻利用自身優勢向他國輸出美式意識形態,倡導“互聯網自由”的美國政府很多時候卻掩耳盜鈴,拿著“寬己嚴人”的雙重標準,到處揮舞道德大棒作惡不斷。讓我們看看扮演“自由女神”的美國政府到底做了什么: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伊拉克頂級域名的申請和解析工作被掌握著根服務器的美國終止,伊拉克被美國在虛擬世界里“抹去”。
2004年4月,由于在頂級域名管理權問題上發生分歧, “.ly”(利比亞頂級域名)癱瘓,利比亞在互聯網上消失了三天。
2009年5月,根據美國政府的授意,微軟公司切斷了古巴、伊朗、敘利亞、蘇丹和朝鮮五國的MSN即時通訊服務端口。美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擔心這5個所謂的“敵對國家”會以某種方式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利益。
2009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后局勢產生動蕩。美國政府下令“推特”網站推遲網絡維護時間,幫助伊朗反對派傳送信息,為伊朗局勢煽風點火。
2010年1月,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將三家中東電視臺列入黑名單,表示將“抵制所有助長反美情緒的中東地區電視臺”。
你不是倡導自由嗎,為什么采取特殊手段無端干涉別國自由?被列入黑名單的“阿 馬納爾”電視臺說,美國向阿拉伯世界的輿論攻勢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民主和言論自由這兩個口號。現在看來,這不過是美國又一個用來騙人的幌子而已。
雙重標準不僅體現在對他國的嚴苛要求,也體現在美國對本國網絡管理要求的寬松上。2月17日,距離希拉里第二次“互聯網自由”演說僅僅48小時,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參議員利伯曼與參議員科林斯、卡珀聯名提交了修正后的信息安全法案,授權總統可以宣布“信息空間的緊急狀態”,在此狀態下,政府可以部分接管或禁止對部分站點的訪問。而且,美國是全球第一個實施網絡戰的國家,2009年6月23 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令組建一個負責網絡戰的網絡司令部,聲稱屢遭黑客襲擊的美國其實是全球最大的黑客帝國。
互聯網成為美國政府外交工具
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網站在中東北非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美國商業公司與美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且已經成為美國政府推行霸權外交的工具。希拉里在2009年的演講中,公開表示“利用這些(互聯網)技術推進我們的外交目標”,其霸權主義的用心暴露無疑。
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全球性網站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美國政府的延伸。它們通過技術優勢傳輸美國政府的意識形態,煽動他國民眾非法聚集,最終導致多國爆發動亂,甚至帶來大規模殺戮。
美國政府不是說互聯網自由帶來理性和民主嗎,為什么會是死亡和混亂?中東北非國家經歷動蕩,民眾遭受混亂背后,是美國政府推翻敵對政權,獲取更多的石油和戰略利益。
希拉里第一次發表演講時,正是谷歌聲稱退出中國事件最熱的時候,一個普通公司竟然能驚動國家高層為其“助威”,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政府與谷歌公司之間的關系曖昧不清。一方面,據美國《政客》網站報道,谷歌與美國政府關系非同一般,是奧巴馬第四大贊助人,希拉里自然要為“投資人”說話;另一方面,谷歌宣稱不接受審查規定也稱為美國政府借以向中國施壓的工具。
希拉里在今年的演講中提到,美國在原有的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推出了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推特簡訊(twitter feed)。還將推出類似的中文、俄語和印地語推特。這是美國政府轉變外交思路,把互聯網作為新的“戰斗武器”向別國展開網絡戰,通過向普通民眾直接進行意識形態宣傳達到煽動敵對國內部分裂的目的。
把社交類網絡作為外交“鼓風機”,是美國政府推出的一種更隱蔽、更具威脅的形式。而希拉里的“互聯網自由”理論,無疑為Facebook、Twitter、谷歌等網站進一步全球壟斷擴張,提供了最冠冕堂皇的借口。(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