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這項計劃剛一出爐,即遭各成員國“集體攻擊”。其中關于提高退休年齡與取消薪水指數兩項內容,爭論尤烈。反對者的主要理由是:成員國差別很大,不能按照法德的模式來套。其根本原因,還是不愿改變生活舒適度。減少債務意味著公共開支的減少,提高退休年齡標志著工作時間的延長,取消薪水指數則預示著收入縮水可能性的增加。
有歐洲媒體大聲疾呼:歐洲正被“甩入慢車道”,迫切需要加快行動,實施變革,否則將沒出路。對于這種論調,應者甚眾。
歐洲真的被逼到了墻角?答案似乎又是否定的。歐洲設立的救助機制正在生效,希臘、愛爾蘭等國狀況正有所好轉;為進一步保障金融穩定,歐盟將擴大歐洲金融穩定機制規模;針對通貨膨脹問題,歐洲央行正在尋求良策;而法德等國的經濟正在逐漸走出低谷……
法德計劃引發的爭議再一次突顯了歐洲變革的艱難,懼怕變革心理說到底還是緣自對現實利益的考量,過多的“小九九”銷蝕了迎難而上的堅韌和氣度。
2000年,當歐盟制定10年規劃“里斯本戰略”時,其雄心可謂大矣:到2010年,歐盟將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知識經濟體,就業率提高到70%,科研投入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年之后,歐盟黯然承認,這些目標無法實現。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成員國各自為政,缺乏協調,規劃無法落到實處。
2010年,歐盟重新制定10年規劃——“2020戰略”,強調發展以知識和創新為主的智能經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就業水平,加強社會凝聚力。“2020戰略”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但面臨的主要挑戰依舊是各成員國能否步調一致。
歐洲的實力不容小視。27國的聯盟,總人口超過5億,其塊頭不可謂不大;擁有世界最大經濟區和世界第二大貨幣,在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深厚的文化積淀,加上行之有效的推廣模式,歐洲人還在不斷輸出軟實力。
歐洲面對的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歐洲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在縮小。糾結于國內利益的討價還價,歐洲一體化進程相當緩慢。而出于對主權讓渡的擔憂,歐洲人在國際舞臺上還難以“一個聲音說話”,無法得到與其實力相稱的地位。
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國際格局經歷重大調整,歐洲的焦慮不難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共識;少一些失落的喟嘆,多一些合作的意識。務實有效的行動才是消除焦慮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