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政權上臺后,有幾個令人注目的動作。首先,是在普天間基地問題上來了一個急轉彎,退回至自民黨的立場。接著,就從普天間基地轉移到了釣魚島問題,這意味著菅直人首相及其閣僚決心碰撞中日間最敏感的領土問題。
觸碰敏感領土問題
針對釣魚島問題,當年鄧小平曾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意思是要把這個問題緩一緩,讓更聰明的下一代去解決。而結果呢?更聰明的后一代并沒有出現,反而是在菅直人時代就向中國攤牌了。當然,背后既有美國的因素,也有民主黨為討好美國,借此轉移日美矛盾,或者美國想借釣魚島事件進一步插手亞太局勢等原因。
2010年9月7日,日本當局扣押了中國漁船及十余名中國船員(包括船長)。在哪怕是被喻為中日關系低潮的小泉時代,如果中國漁船進入這一敏感海域,充其量是將之趕走。而這一次呢?菅直人是以日本國內法來拘留,宣稱這個地方百分之百就是日本的領海。對此,日本官民,包括在領土問題上一向十分激進的日本共產黨,都一致主張采取“毅然的態度”。
菅政權接下來的另一個比較大的動作,就是官方正式否認東海存在領土紛爭。在1996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日本人稱之為“第二次敗戰”)時,日本官方也曾否定過“擱置爭議”的“共識”,但當時只是靜悄悄地在官方對官方的對話中提出而不大聲叫嚷。1978年鄧小平在東京記者會上提出“擱置爭議”的看法時,日本官員及民眾都在鼓掌,一般都理解為雙方達成了“共識”。
日本官方現在否定“擱置爭議”的“共識”,意味著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互信”已告喪失。
朝野一致對華強硬
對于日本官方正式否認東海領土紛爭,中國官方予以強硬回應。也許北京強烈的反應讓菅直人有點出乎意料,于是匆然釋放了船長。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只是釋放船長對日本還是有利的,畢竟日本“已經用國內法拘留了中國漁船和漁民”,向國際宣示“領土的主權”,這是“進一步、退半步”的戰略。
但即便是這樣“進一步、退半步”的戰略,日本國內的言論界仍表示強烈的不滿。
對于釋放船長的做法,民主黨的少壯派議員就指責當局態度軟弱,并將之喻為宛如“三國干涉還遼”的奇恥大辱事件。在1895年甲午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中,原本還規定清廷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當時由于俄羅斯、德國和法國不愿看到日本獨享這些甜頭,便強烈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而代之以更多的賠款。對此,日本十分憤慨,認為是一個國恥,畢竟明明已經吃下的東西,還要再吐出來。在保守派的歷史教科書里,這是大日本帝國的“奇恥大辱”,高喊要“臥薪嘗膽”。
但令人費解的是,這回日本抓了中國船長和被迫釋放的事件,怎么跟當年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拉上關系了呢?
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日本國內的知識分子,包括比較開明的歷史學者,都對此保持沉默,沒有提出任何的異議。
詢以如何解讀這現象,一名日本的大學教授解釋道:“這就是當前日本的政治空氣。”
與此相反,要求采取強硬態度、主張“臥薪嘗膽”及對中國采取“遠交近攻”(遠交的對象當然就是美國)政策,已經成為民主黨某些強硬派公開揚言要推行的路線。
至于日本當局已經決定將釣魚島列進教科書,日本朝野都在積極參與維護“國益”的輿論造勢,更不能不令人對中日的前景感到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