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12月份,墨西哥坎昆市仍是一片熱帶旖旎風光。坎昆氣候大會主會場設在“月亮宮”海濱酒店,設施豪華,服務暖人,窗外加勒比海岸風光盡收眼底。
一片祥和的會場外,卻處處戒備森嚴:距會場8公里外就設置了重重安檢,哨卡旁身著迷彩的軍人荷槍實彈,裝甲車列道兩旁;會場不遠處的墨西哥灣上軍艦游弋,不時有武裝直升機掠過會場上方。
東道國已經為應對治安危機做好了準備。可惜的是,人類卻沒有為未來的氣候“危機”做好準備。坎昆是個“坎兒”。哥本哈根原定完成“巴厘路線圖”談判使命未果,坎昆大會需要邁過這個“坎兒”;大會伊始日本便強力發難,誓言拋棄《京都議定書》,談判進程再現崎嶇;面對重重難題,坎昆選擇“先易后難”,如果幾個輕松議題都無法破局得分,氣候談判將更加前途難料。
坎昆如何“過坎兒”?《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給出的鑰匙是“妥協”,談判各方展現“妥協精神”成了她的口頭禪;坎昆大會主席方墨西哥政府給出的藥方是“平衡”,兼顧各方利益大會才能最終協商一致;中國代表團將“積極、建設性”奉為圭臬。
面對談判僵局,坎昆大會需要“過坎兒”。談判能否在資金、技術、森林保護等議題上取得突破,達成協議,各方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