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時報》6月19日文章,原題:外國演員在中國銀屏日益重要 無論是中國,還是中國的電視觀眾,都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這一點在中國的銀屏上就能凸顯出來。
“我們的觀眾已不再滿足于中國人帶個假發就充當老外的電視節目”,電視劇《風雨》的一個制作人嚴浩(音)如此說。通常,中國的導演和制片人只是雇傭外國來華的留學生或沒什么演藝經驗的外國人來充當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如今,一些國內影視劇對“洋面孔”呈現出越來越大的需求,已有不少制片人將眼光放到歐美國家,搜尋專業的外籍演員。
20多歲的外國演員博甘(音)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她告訴記者自己已在華從事過40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在近期拍攝一部反映二戰前中國社會的電視劇《草根皇帝》中,也有她的一個角色。她說:“中國的影視作品越來越需要國內演員和西方演員的合作,對國外演員需求量很大。”一些影視經紀人甚至已開始設立專門的招聘網站,吸引國外的演員加盟國內題材的影視劇。
中國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觀眾群體,因此國內對于影視題材、演員的需求也非常大。盡管在華的外國演員數量還無法統計,但據專業人士估算,最近10年外籍演員的數量至少增加了20%-30%。中國導演宋業明告訴記者:“中國的開放程度日益增大。每一部電影都或多或少夾雜著一些西方元素,因此就必須得招募一些外國演員。”他同時表示,僅憑一副“洋面孔”已不再是登上中國銀屏的通行證,中國影視圈對于洋演員的演技要求已更加苛刻。
不過,外籍人士加盟中國影視劇也受到中國相關部門的一些限制。例如,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規定,在一部國產影視作品中,參與拍攝的外籍演員及工作者的人數不得高于總人數的1/3。此外對外籍演員的語言等方面也有要求。盡管洋演員的薪酬要比國內同行高50%左右,但這個薪酬水平仍比不上歐洲國家。還有一些制片人也表示,不會把主角的位置留給外籍演員。對于洋演員受到青睞的現象,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的教授朱大可認為,很多中國人僅僅是樂于從外國人那里聽到對中國文化的恭維。他說:“外國人給中國人充當配角,實際上就是在為中國人的價值觀服務。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希望被崇拜的心態。”(劉皓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