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張學良將軍在臺灣新竹的故居重啟,而大陸杭州已經新設連橫紀念館。兩岸以“中華意識”為粘接劑,外加曾經有過的“抗日體驗”,以前的日本扮演“壞角”的場面或許將陸續出現,“這是日人所不樂見的”。
報道說,張學良因1936年發動西安事件,于1946-1959年之間被蔣介石軟禁在新竹縣的山村,禁令于1980年代解除。馬英九在去年12月張學良故居開館啟用典禮上致詞時說:“兩岸共同研究張學良,象征兩岸關系的改善”。
報道又寫到,就在張學良故居啟用典禮經過6天后,杭州成立一座連橫紀念館。連橫是連戰的祖父。他是臺灣的歷史家,將臺灣史做有系統的研究寫成“臺灣通史”的第一人。因曾在杭州住過,中國大陸于是將他住過的寺院改成紀念館。
報道指出,出生于東北的軍人張學良與出生于臺灣的學者連橫有共通的關鍵詞,那就是“中華”與“抗日”。張學良晚年回憶說,當年他吁請蔣介石停止國共內戰,一致抗日。他認為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中華兒女,不該互斗。另一方面,連橫反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期待抗日勝利,于是他孫子的名字有一個“戰”字。連戰在參加連橫紀念館落成典禮時推崇祖父的功績說,連橫在日本殖民地時代,在臺灣推廣中華文化。
根據報道,中國大陸和臺灣對外互不承認主權,“中華”的字眼成了方便的語詞。硬要強調是中國人或臺灣人的話,可能彼此起爭執,但說是“中華民族”的話,就無怨言。
文章最后指出,就像彰顯張學良與連橫一樣,讓人覺得今后兩岸關系將以“中華意識”為粘接劑,而且還外加“抗日體驗”。文章認為,臺灣海峽的安定照理說是有利于日本的外交和安全保障的,但是兩岸靠攏,日本人總覺得有一股不安全感,原因或許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