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 />
幾乎每一條事關城管的社會新聞都一波三折。城管擺攤“臥底說”,便是這個三折中的一折。
其實就在武漢城管當天指認擺攤的城管身份為真、且非臨時工時,網民早已為城管設置了“體驗生活、換位思考”這樣一個具有正面形象意味的回應方案。只是沒想到我英武的城管部門一下定位到“臥底”的高度,立即將我城管隊員深入敵營的機智勇敢、英勇頑強品質升華起來了,城管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許多。
“臥底”是埋伏下來做內應的角色,方便于掌握敵營內部情況,達到一網打盡的戰斗效果。武漢城管通過隱蔽斗爭的方式,解決小攤小販的社會管理問題,用心如此良苦,反而讓人百般生疑:這要有多深的矛盾、多大的仇恨才使得出來的招數啊?天天跟攤販打交道,用得著體驗生活?真體驗生活,何須兩個月臥底?
其實無論“臥底說”是真是假,都逃不過對民眾感情的傷害。倘若臥底為真,那么,臥底作為社會管理的方式,將群眾工作等同于對敵斗爭,這定位上已經失去了善意,所產生的換位思考結果,更多的可能是知己知彼,而不是將心比心。倘若臥底為假,所有期待社會能夠寬容城管隊員下班擺攤、改善生活的同情,便被這個光鮮的借口所擊傷。
臥底的城管,換位思考了些啥?“自從開始換位體驗小商販以來,覺得自己像演無間道一樣。”臥底日記如此描述。在已經公布的臥底日記中,人們感受到的是神秘的潛伏,是敵意的暗探,是游走于不設防的小商販之間的無形炸彈。人們感受不到解決矛盾沖突的善意,看不到生存不易的體驗,品不到執法不當的惻隱。即便臥底成真,這樣換位思考后的“改善管理”,完全可能是打擊手段的更精,更準,更狠。這或許也是城管“臥底說”回應之后,輿論情緒逆轉的原因之一。
如果臥底的城管,其角色換位帶來的是對付攤販的手段升級,那么,它與民眾期待的“改善管理”,便完全不是一碼事。如果真想換位思考,城管部門不妨換個角色,思考一下為什么在“臥底說”之前,民眾對于城管隊員擺攤,能夠心懷包容、同情和理解?并且,是在城管屢曝粗暴執法的時候。
讀不懂民眾的包容與善良,城管再怎么臥底,都思考不出“服務”二字來,永遠會覺得自己干的是出生入死的活兒。
讀不懂民眾的包容與善良,城管再怎么臥底,都思考不出“服務”二字來。(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