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夢,中國夢的一個綺麗演繹
北京時間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開啟新的征程。目前,神舟十號飛船已經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在載人航天之路走出的新一步。
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留下過許許多多難以忘卻的名字。從“兩彈一星”時代的錢學森、趙九章,到載人航天時代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共同支撐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片天空。但是在他們的背后,還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科研、技術工作者,他們同樣付出了與這些響當當的名人一樣的努力與年華,沒有這樣一個龐大的技術團隊,也不會有這些知名科技帶頭人、航天員的成功。
但是,比這些默默無聞的科技團隊更稱得上“無名英雄”的還另有其人。在“神十”順利升空時,在航天員以忐忑的心情面對未知的太空時,在技術人員緊張地收集數據、觀察軌道和發出指令時,有另外一群人正以同樣興奮卻又緊張的心情關注著這一切。他們的身份或許并不是航天人,但是他們的家人,正在千里之外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執行著神舟十號飛船的發射任務。
航天工作人員陳為在“神十”的發射工作中負責飛船電纜脫插,是整個發射任務中最后一個離開塔架的人。對他的愛人劉錦芳來說,今年除了他的丈夫要參與“神十”發射工作,他們的女兒今年正好也要高考,這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從去年8月到如今近一年的時間,丈夫陳為只有在十一國慶和過年回來了幾天,其余時間都在基地里忙著”神十“發射任務。她說:“高考完了就和她爸爸打電話,鼓勵他說'爸爸,我的任務順利完成了;接下來看你的啦,你也要加油哦!'。當時我在旁邊聽著,眼淚'刷'地就下來了。”
與陳為一家情況相似的還有擔任“神十”飛船推進艙的總裝主任設計師曹俊生。“當年懷上孩子的時候,他正在忙著'神七',那時我一個人腆著大肚子忙里忙外,很無助,對他的工作也曾有小小的埋怨。”他的妻子張聰說,“但是慢慢也就習慣了。家里人也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盡量不去麻煩他,讓他專注于航天事業。”
他們兩個家庭只是許許多多數不清的航天工作者家庭的代表。航天科技八院退休專家陶建中說:“當這次'神十'再探天宮,背后站著的是七十萬中國航天人。在這七十萬航天人的背后,是中國近七十萬個家庭。”是的,沒有他們在背后默默支持與付出,就不會有中國航天事業今天的成就。在“神十”與“天宮”勝利對接之日,我們不僅要向臺前幕后這許許多多航天工作者致敬,更要向為了航天事業忍受分離之苦的這近七十萬個家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