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溫家寶在總結過去五年來政府的主要工作時指出,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少,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3月5日,人民網)
民生問題,黨和政府關心,人民群眾關切。民生問題解決不好,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正是著眼于此,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緊緊以民生改善為工作中心,確定的多件民生實事絕大多數都已經完成。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更是代表國務院繼續推出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健逐步完善人口政策等民生實事,件件都與老百姓貼心,令人振奮。
再進一步來說,民生問題解決如何,只有事實與數據才最有說服力。如同報告中所言,國家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五年累計投入就業專項資金1973億元,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2800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30萬人,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現在的1721元……這一系列事實與數據,都充分展現著政府工作于民生發展的“豐碩成果”,凸顯出黨中央、國務院腳踏實地為民辦實事的情懷。
其實,政府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一個很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看老百姓的腰包是否鼓了起來。過去的一年中,中央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其不懈努力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9.9%。腰包鼓了,心氣順了,民眾自然喜笑顏開。然黨中央、國務院的目標卻不僅僅如此,還多次提出要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建設美麗中國,更是將工作做到了人民的心坎上。
不僅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亮點,那就是“大多數內容都與民生有關”。沒有空話、套話、大話,而是圍繞物價、養老、環保、就業、醫保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話題,或就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新農村轉型等重大命題深入論述,不避困難,探尋解決之策。如此種種,都讓人看到了一個個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政府”。
毋庸置疑,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集中體現,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今,《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看重民生,無疑就是黨中央、國務院民本情懷的生動體現。以此為契機,全國各族人民上下齊心協力、埋頭苦干、務實低調,就必能化作發展的不竭動力,推動美麗“中國夢”的最終實現。